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的城市客运出租汽车行业,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经过30多年的发展,今天已与公交、轻轨、地铁等城市公共交通运输方式共同构成我国的“城市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成为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出租汽车行业规模的扩大,出租车公司经营模式存在的种种缺陷,使行业内、外部矛盾日益突显。行业公司依靠垄断出租车经营权,而非具体经营车辆运营业务来实现企业价值,被诟病为不劳而获的“食利阶层”,是屡次引发出租车行业不稳定的主要原因。出租车运营效率低,行业准入制度造成了出租车供求的失衡,一方面引发“打车难”,民众出行不方便;另一方面也给大量“黑车”提供了生存空间,给民众出行带来安全隐患。进而导致出租车“拒载、绕道、多收费”等运营违章行为,成为近年来社会关注的焦点。同时,企业与驾驶员之间用“承包关系”代替“劳动关系”,使行业从业人员的归属管理处于真空状态,严重侵害了劳动者的正当权益。以上诸多问题共同作用,影响了出租车行业的健康发展。因而,出租车的经营模式亟待变革和创新。GPS卫星定位、车载实时监控等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出租车运营实现的集中管控、统一调度提供了硬件条件。O2O(即Online To Offline)模式的出现,为出租车驾乘双方的供、求信息的的线上整合、线下服务带来了新的契机。它通过网络交易平台整合供求信息,线上实现信息流与资金流的归集,线下实现商品流与服务流的供给。Y出租车公司基于“O2O”互联网技术,在保证出租车服务满足消费者核心需求的基础上,将“线上订购”、“线下消费”的车辆供给需求模式引入到出租车运营中来,从而合理规避了“行业准入壁垒”和“企业无法根据市场需求自主决策产品供给”的难题,并且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车辆的运营效率(实载率、里程利用率等),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Y公司所在城市民众对“出租车服务”日益增加的社会需求与出租车行业相对保持稳定的企业供给之间的矛盾,为出租车行业的改革和发展提供借鉴。本文以Y出租车公司为案例研究对象,分析了其经营模式与传统的出租车公司相比的优势所存,和业务领域需要拓展、改进的问题。针对其问题,以“汽车共享理论”、“价值创新理论--蓝海战略”、“长尾理论”等理论为基础,按照“剔除--减少--增加--创造”这一分析框架,对Y出租车公司的业务范围和机构设置提出建议,以期实现企业的价值创新。论文还对如何根除出租车行业公司的弊端,引导出租车行业公司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探索出一条可行之路提出建议,以求藉此解决出租车行业发展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