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菲拉和女奴》中的权力关系研究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weixiao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20世纪初美国最伟大作家之一的薇拉·凯瑟,于1940年发表了她最后一部小说《莎菲拉和女奴》。该小说自发表之初便受到热议,并随着薇拉·凯瑟研究的衰落和兴起经历了起起落落。然而,读者和评论家从未停止对该小说的阅读和议论,更有多个权威评论家对该小说的价值予以肯定,如研究薇拉·凯瑟的著名学者苏珊·J·罗索斯基率先肯定了《莎菲拉和女奴》的文学价值并对其进行了哥特式研究,这一研究后来也为诸多评论者所借鉴和引述。之后,托尼·莫里森的著作《在黑暗中弹奏》再次将《莎菲拉和女奴》推向评论高潮。然而,相对国外文学界对《莎菲拉和女奴》火热的研究现状,国内的相关研究相对惨淡,有人甚至认为“基本还是空白”。《莎菲拉和女奴》的背景设定在弗吉尼亚州,这是薇拉·凯瑟的故乡,在那里作者度过了她人生最初的九年时光。小说讲述掌控家中大权的白人女奴隶主如何迫害黑人女奴南希,并致其反抗逃跑的故事。《莎菲拉和女奴》是凯瑟唯一一部以弗吉尼亚为背景的小说,作者儿时的记忆第一次跃然纸上。对自己出生地的回忆与乡土人情的呈现,为读者提供了一个更加完整地了解薇拉·凯瑟的机会。本文试图运用福柯权力关系的相关理论,挖掘小说中各方势力在社会大背景下缔结的权力关系网络,以及小说中各主要人物间的人际关系下暗藏的权力纷争。各人物中以莎菲拉地位最为特殊,她以一介女流身份掌控至高权力,在权力关系中占据统治地位,支配和管理权力关系的下属等级。本文揭示了压迫者与被压迫者之间不断加剧的不平等关系以及背后的权力建构;并分析面对压迫,小说中的受压迫者如何依靠跨越种族的联合实现对压迫的颠覆;最后分析了旧的权力关系瓦解之后所遗留的风俗习惯对人们残存的无形控制力。本论文不仅彰显了跨种族联合反抗压迫的强大力量,也揭示了薇拉·凯瑟在该小说中表现出的对于黑人与白人同等的人文关怀。本文共分五章。第一章简要介绍了薇拉·凯瑟的社会影响和文学地位以及《莎菲拉和女奴》的主要内容,陈述《莎菲拉和女奴》的国内外研究现状,拟定了本论文的写作框架。第二至四章为论文主体部分。其中第二章围绕文本内容和社会背景对权力关系的建立进行分析,以挖掘权力关系建立的基础,包括社会制度因素和人物的主客观因素。第三章分析权力关系的维持:作为权力关系的产物和拥护者,莎菲拉对自己的家人和黑奴从身体和思想上进行压制和管理,以希图维护个人的统治地位;这些行为在实质上维护和巩固了权力关系的存在。第四章则围绕权力关系的瓦解展开讨论。南希逃跑事件将个人对莎菲拉的反抗升华到黑人和白人联合对抗奴隶制的反抗,从而在根本上动摇了权力关系的根基。继而顺应社会发展趋势,废奴运动被推向高潮;之后,美国内战爆发,奴隶制废除,权力关系所倚仗的社会根基崩溃,以莎菲拉为中心的权力关系彻底瓦解。论文的第五章是结论部分:该论文为《莎菲拉和女奴》开辟了新的解读视角,并挖掘出社会表象隐藏下的权力关系实质,以及存在于人物关系与权力关系之中的压迫与反抗。该研究对解读当今社会的权力关系分配也有一定的借鉴和启示意义。
其他文献
蝴蝶夫人藉普契尼的歌剧《蝴蝶夫人》而名扬世界,是经典的西方对于东方的构建。后现代剧作家黄大卫1988年的戏剧《蝴蝶君》颠覆性地重述了产生于东方主义鼎盛时期、由东方学
安妮·泰勒是美国当代文坛最负名望的作家之一,她的家庭小说以生动刻画美国当代家庭的紧张关系而闻名。《思家饭店的晚餐》是泰勒的第九部小说,该小说被看作她文学生涯的转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