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标本蝴蝶到自然蝴蝶——对《蝴蝶夫人》和《蝴蝶君》的文化研究

来源 :苏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蝴蝶夫人藉普契尼的歌剧《蝴蝶夫人》而名扬世界,是经典的西方对于东方的构建。后现代剧作家黄大卫1988年的戏剧《蝴蝶君》颠覆性地重述了产生于东方主义鼎盛时期、由东方学话语滋生塑造出的公式化人物--蝴蝶夫人传奇。   从东方主义的批判视角来审视这个西方构造的东方女性原型,可以看到在这个“完美女性”形象中存在的双重误读:西方对东方的歪曲以及男性对女性的误解,并且蝴蝶夫人的形象直至今天仍然统治着西方对亚洲的认识。   本文试图分析指出东西方在跨文化交际中需打破定势思维,相互理解,用辩证和理性的思维来清除文化上的刻板形象。本文讨论了“蝴蝶夫人”这一固定模式产生的负面影响,并且说明性别角色是由社会形成的,男女应是平等的,正如东西方是平等的一样。   除了介绍和结论,本文还包括三个主要的章节。第二章着重分析了固定模式“蝴蝶夫人”产生的因为,以及由它所表现的对亚洲女性的歪曲。第三章主要说明了黄大卫创作《蝴蝶君》的缘由,并分析了他对“蝴蝶夫人”这一固定模式的解构。第四章主要阐述现今亚洲女性尤其是中国女性地位的提高。   本文通过对《蝴蝶夫人》和《蝴蝶君》的文化研究,试图表明要想在全球化时代形成健康且富有成效的关系,不同国家的参与者就必须把每一方当成个体的人,而不是固守任何文化的固定模式,任何跨文化交际的成功都必须建立在相互理解和尊重的基础上。
其他文献
凯瑟琳·曼斯菲尔德(1888-1923)是英国文坛一位成就卓越而颇具争议的女性短篇小说家。曼斯菲尔德出生于新西兰惠灵顿,长期旅居英国并享誉盛名。新西兰文学界高度颂扬曼斯菲尔
本文研究的核心是俄汉被动语句的意义和结构问题,基本内容是对被动语句中的意义及相关结构在俄汉语之中的表现以及它们所涉及的一系列理论问题展开分析和论证。研究的基本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