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曼斯菲尔德短篇小说中女性悲剧生存状态研究其女性主义局限性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ushishu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凯瑟琳·曼斯菲尔德(1888-1923)是英国文坛一位成就卓越而颇具争议的女性短篇小说家。曼斯菲尔德出生于新西兰惠灵顿,长期旅居英国并享誉盛名。新西兰文学界高度颂扬曼斯菲尔德,称其为最重要的作家;英国则定义其为文学革新家,将其与同时期诸如劳伦斯、詹姆斯·乔伊斯、弗吉尼亚·伍尔夫等闻名世界的大作家置于同等地位,称其为英国文坛作出了同等贡献。作为二十世纪现代主义文学思潮的拥护者与推动者,曼斯菲尔德巧妙而娴熟地将现代主义写作手法运用于其大量文学创作中。曼斯菲尔德短篇小说涉及人物群体多种多样:青年和老人,男人和女人,穷人和富人,而女性人物值得作为一个集体单独研究。曼斯菲尔德笔下女性无不经历过或者正在经历着类似的悲剧性生存状态。国内外对于曼斯菲尔德短篇小说研究较为广泛,诸如叙事技巧、诗意写作风格以及抽象主题等研究较为常见,尤以其作品中女性形象分析最为普遍。本文以女性人物为研究对象,旨在从女性主义角度出发,通过分析曼斯菲尔德笔下女性人物的悲剧生存状态,探讨其短篇小说中所反映出的女性主义局限性。最后拟分析造成曼斯菲尔德女性主义局限性的因素。从女性主义角度出发,揭露女性人物的悲剧性生存状态,并且对其作品中女性主义局限性及其原因的分析成为本文的创新点,体现了本文的学术研究价值和意义。
其他文献
对风格的翻译一直以来都是文学翻译的焦点。原文和译文在风格方面的对等或相似是评价译作质量的重要准则之一。传统的文学批评理论过于印象化、主观化,不能有效地分析文学作品
晨起偶然对镜盥洗不禁嗟叹,时间都去哪儿了?匆匆一晃,岁月流逝了40多年。觉变少了而想法却多了。回顾往昔,值得欣慰的是,现在的生活离年少时的梦想并不遥远。  小时候想长大后成为一名画家,而现实却是进了博物馆做了20多年的文物修复工作。好在工作与兴趣爱好相去不远,但书画篆刻则成了真正的业余爱好,环顾四周,发现身边有不少朋友皆是如此。  如果兴趣爱好的方向对了,再加上长期坚持,应该会有所收获。由于工作、
翻译是一种跨文化的交际活动,其实质是文化信息的传递。文化意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特有的文化符号,具有丰富的、意义深远的文化内涵。由于中西文化之间存在的巨大差异,文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