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聚偏氟乙烯(PVDF)是一种常见的膜材料,由于其具有优异的性能如化学稳定性和耐热性等,成为了膜科学研究的热点。不同孔径的聚偏氟乙烯膜可以用于不同的用途。本文分别采用双凝胶浴法和对聚偏氟乙烯膜材料改性的方法制备不同孔径的聚偏氟乙烯膜。具体研究内容及结果如下:首先探索使用浸没凝胶法制膜时各个条件对最终成膜的影响,研究表明使用DMSO(二甲基亚砜)做为溶剂制备出的膜具有最大的纯水通量,使用TEP(磷酸三乙酯)作为溶剂制备出的膜具有海绵状的截面。在使用不同溶液作为凝胶浴的实验中,使用纯乙醇作为第一凝胶浴,质量分数为50%的二甲基乙酰胺(DMAC)水溶液做为第二凝胶浴,纯水最终的凝固剂,电子扫描显微镜(SEM)显示不同凝胶浴条件下所成膜的孔径表现出明显的区别。在乙醇中停留会使膜的水通量增加,表面皮层的厚度减小,但随着停留时间的增加膜的强度也随之下降。使用50%的DMAC水溶液做为第二凝胶凝胶浴时分相时间明显增长,成膜更加偏向于形成海绵状的结构。其后使用碱处理和紫外辐照接枝相结合的方法对PVDF粉体进行膜材料改性并制膜的实验中出稳定接枝的PVDF-g-AAC膜。红外谱图(FTIR)中在1720cm-1附近出现的羧基吸收峰,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中出现的氧的特征峰。实验现象表明:通过对原始的PVDF膜材料进行碱处理可以有效的提高接枝的效率和稳定性,通过改变使用的溶剂,单体和引发剂的使用量,紫外光照的时间和强度和时间等条件可以提到接枝的效果。最终制备的PVDF-g-AAC膜相比未改性的PVDF膜亲水性得到有效提高。最终使用不同酸碱度的凝胶浴进行诱导分相成膜,利用接枝单体丙烯酸的特殊性质制备出不同孔径的PVDF-g-AAC膜。实验表明:随着所用凝胶浴酸碱度值的提高,膜的孔径和表面粗糙度逐渐增大,膜的纯水通量和恢复通量亦随之增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