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青海省藏区是构成我国高原生态屏障的主体,而海南藏族自治州是青海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受全球气候变化及日趋频繁的人类经济活动的共同影响,该地区90%以上的草地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退化,30%天然草地退化十分严重,成为不能利用、生态功能低下的“黑土滩”,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之间的矛盾日渐严重。2007年12月,省科技厅批准建立青海省海南州生态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经报国家科技部批准,2009年4月成为在青藏高原建设的首个国家生态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经过5年建设,试验区初见成效,保护并同时恢复了林草植被,遏制了草地植被退化、沙化等高原生态系统失衡的进程,基本上扭转了该地区生态环境恶性循环的趋势,初步形成以草产业和舍饲畜牧业技术为核心的生态畜牧业新模式。本文对这一重大实践从理论上进行了总结和探讨。论证了实验区的经济、社会和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条件、机制和借鉴途径,运用科学方法对试验区生态畜牧业发展的效益进行了预测,提出了构建海南州国家可持续发展试验区生态畜牧业模式的思路、对策及路径。论文内容结构共分七章。第一章包括研究背景、选题意义、文献综述、研究方法等内容。第二章是相关理论概述。第三章总结了国内外生态畜牧业发展模式的先期经验。第四章分析了青海省海南州国家可持续发展试验区生态畜牧业的发展现状及条件分析。第五章重点研讨了试验区生态畜牧业模式的构建。第六章对试验区生态畜牧业发展效益进行预测。第七章探讨了试验区生态畜牧业模式的实现途径。本文旨在对青海等藏区的生态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示范样板和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