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湿地在生态系统中充当不可替代的角色,其具有涵养水源、防止洪水、保持生物多样性、固碳等生态作用。目前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与人口持续增长,因而环境日益受到威胁的态势下,湿地面临严重退缩,从而导致湿地不能充分发挥自身的潜力,湿地生态系统受到严重破损。所谓上世纪90年代,湿地退化已得到国内外和社会的共同关注,然而,现今人类对湿地退化、保护与恢复意识的欠缺难以实现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维持与生态安全的保护工作。本研究选取中国一侧图们江流域为研究区域,根据该区域地理特征建立较适合的湿地分类体系,参考前人的研究,基于五期Landsat系列遥感影像数据与所收集的统计资料数据利用面向对象分类方法结合人机交互方式主要对2017年图们江流域土地利用类型及湿地类型进行目视解译工作,在保证分类精度高的基础上,以2017年湿地解译数据为基准,反演近40年间图们江流域湿地退化时空分布特征及退化情况,进一步分析湿地退化的驱动力。本研究主要的研究结果如下:(1)图们江流域主要分布的湿地类型是河流湿地、沼泽湿地以及水田。1976-2017年间湿地类型空间变化较显著,湿地大体上呈现逐渐退缩的趋势,图们江流域西部、北部、西南部湿地萎缩较显著。湿地面积从1976年的117573.92ha萎缩到2017年的90366.39ha。整体来看,1976-2017年间图们江流域湿地与非湿地间转化形式主要是湿地转成非湿地,其转化形式主要发生在中下游的次流域。(2)该时期各湿地类型破碎度逐渐上升,优势湿地景观斑块不断减少,但该期间各类型湿地斑块之间的面积比例越来越均匀。1976-2017年间图们江流域湿地退化面积是27207.53ha,其面积退化率为-23.14%,其中沼泽湿地中的草本沼泽湿地面积退化最严重,其次是河流湿地面积退化较严重。(3)图们江流域湿地退化的驱动因素主要包括自然和人为因素。自然因素中气候因素是主导因素,近40年来,图们江流域年平均气温和年降水量整体上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气温和降水量与湿地面积变化间有类似的趋势;年平均径流量大体上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其与湿地面积变化间的变化趋势类似于气温和降水量,但有各流域间差异。人为因素中主要的驱动因素是人口数的变动、粮食产量的增加、经济迅速发展(国内生产总值、第一产业产值、第二产业产值、第三产业产值)导致人类的需求量增加,各种土地利用政策及湿地相关政策的出台。该期间影响图们江流域湿地退化的人为因素中社会经济发展对湿地面积变化的影响最大;自然因素中降水量的影响最大,其次是径流量,大体上来看,人为因素对湿地退化的影响比自然因素更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