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景德镇雕塑瓷厂由于其本身生产项目的特殊性而在一定历史时期内对于景德镇的城市人文形象以及文化交流功能有着重要影响。在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该厂区的发展路线变化为后期的中外陶瓷文化交流与传播创造了基本条件。而在21世纪开篇至今,随着旅游业和文化创意产品产业的不断发展,其厂区内部功能在文化冲击下不断地有机生长、丰富,吸引了大量的艺术、文化研究者。对于雕塑瓷厂为何、如何能够成为一个自发形成的国际范围内的陶瓷文化交流与传播的主要场域,一直缺乏一个深度追根溯源、系统归纳梳理的学术研究。本论文对于发生于21世纪开篇至今的景德镇雕塑瓷厂的中外陶瓷文化交流与传播现象进行了系统阐述,并联系20世纪末以及21世纪初的多方面史料进行现象溯源,其观察、发掘文化交流与传播轨迹的视角较为全面,从宏观角度包含了高校教育(现代设计教育)与各艺术机构同雕塑瓷厂艺术区之于文化传播进程中的互相影响、促进;从微观角度详细剖析不同文化背景的陶瓷行业创业者和陶瓷艺术创作者与该艺术区的文化互动。从社会经济角度,本文将“共享经济”概念运用在对雕塑瓷厂的厂区特色解析上,以此概念具象化雕塑瓷厂对于世界各地陶瓷创作者的吸引力,为深度、全面阐述具体交流、传播奠定基本条件。文章深度剖析发生在雕塑瓷厂有限地理范围内发生的不同维度的丰富文化传播渠道,呈现出文化交流与传播同特定时间段的社会经济、制度、文化以及民间生活特色之间密不可分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