厂拌热再生沥青混合料质量控制与应用技术研究

来源 :长安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serc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公路养护里程的不断增加,道路在维修、改建过程中产生的大量废旧沥青混合料(RAP)亟需进行处理。采用厂拌热再生技术对RAP进行再生利用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然而目前我国厂拌热再生沥青混合料在应用过程中仍存在着许多问题。RAP取样较为随意,导致样品代表性不足而无法反映料堆的真实情况,进而影响厂拌热再生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结果的准确性;此外,生产工艺对厂拌热再生沥青混合料的性能影响较大,容易导致再生沥青混合料的质量和性能不稳定。因此,针对厂拌热再生沥青混合料开展取样方法、配合比设计及生产工艺等质量控制措施研究,对于提高RAP利用率,改善厂拌热再生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推广其工程应用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本文依托山东省烟台市G206大中修工程,首先对RAP料堆进行破碎、筛分、转运堆放等预处理,分别通过整堆取样法和分堆取样法从分级后的RAP料堆(10-20 mm和0-10 mm)采集代表性样品,采用RAP沥青含量和矿料级配等指标对比分析了2种取样方法下RAP的变异性,提出了较为科学的RAP取样方法。结果表明:分堆取样法取料的沥青含量变异性和矿料级配变异性均小于整堆取样法,采用分堆取样法取料可以提高RAP的均匀性,能够较好的代表RAP料堆的实际情况。其次,基于整堆取样法和分堆取样法的RAP样品,采用马歇尔设计方法分别对不同掺量的RAP开展厂拌热再生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及路用性能研究,对比分析了2种取样方法及RAP掺量对厂拌热再生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RAP掺量下,采用分堆取样法RAP制备的热再生沥青混合料低温抗裂性和水稳定性显著优于整堆取样法RAP制备的热再生沥青混合料。然后,在RAP掺量为20%的基础上,依次研究不同拌和温度、拌和时间、掺料拌和次序、干拌时间及储存时间等生产工艺对厂拌热再生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的影响,并根据模糊集中决策分析方法对各生产工艺及因素的水平进行排序,推荐了较为合适的厂拌热再生沥青混合料生产工艺。结果表明:20%RAP掺量下,厂拌热再生沥青混合料的最佳生产工艺如下:拌和温度165℃,首先将RAP和新集料一起拌和45 s,再加新沥青拌和45 s,倒入预热的矿粉拌和90 s,最后在150℃下储存0.5 h时出料。最后,依托山东省烟台市G206大中修工程对厂拌热再生沥青混合料进行实体工程应用,通过路面病害调查,提出了路面再生方案。基于目标配合比设计结果对厂拌热再生沥青混合料的生产配合比进行设计及验证。针对施工过程中RAP的回收、堆放、预处理和取料,以及厂拌热再生沥青混合料的拌和、摊铺、碾压等环节提出了质量控制措施,路面检测结果表明再生沥青路面效果良好。
其他文献
突发事件网络舆情风险识别研究,提高网络舆情风险早期识别、预警能力,为相关部门科学决策提供理论支持.通过扎根理论提取突发事件网络舆情风险要素,提炼突发事件网络舆情风险要素的演化逻辑,从而得出突发事件网络舆情风险演化机理.舆情风险演化过程中存在固有风险、表达风险、执行风险,通过识别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形成与演化过程中的三类风险,防范网络舆情风险.
轴承是旋转机械的关键零部件之一,其工作环境复杂多变,易导致轴承发生故障甚至失效,造成严重经济损失甚至人员伤亡,因此轴承故障诊断以及轴承健康监测对现代化机械设备维护具有重要意义。传统的滚动轴承故障方法具有依赖专家信号诊断经验、人工特征提取和准确率低等问题,不能满足在大数据背景下的现代化智能故障诊断的要求。针对以上问题,本文提出以深度学习为基础理论的轴承故障诊断网络模型,研究了不同的网络算法,能够实现
截止到2020年底,我国铁路运营总里程达到了14.6万公里。在春秋季节,大量的鸟把巢筑在高铁接触网上,高铁接触网电压约27.5k V,鸟巢树枝受潮后会引起接触网短路,给列车运行带来风险。目前,铁路供电段检测鸟巢的主要方法是人工查看C2摄像机录制的巡检视频,但是这样会耗费大量人力,且效率低。鸟巢检测的难点在于树枝细小、在图像中占的像素少、特征不明显、与线路混淆难以识别等。本文针对巡检视频设计了一种基
为了探讨使用社交媒体与女性容貌焦虑的关系,以及理想美内化和上行社会比较二者在其中的作用机制,以412名女性为调查对象,进行随机抽样调查并施测使用社交媒体问卷、理想美内化问卷、上行社会比较问卷、外观焦虑简版问卷,分析发现:1)使用社交媒体能正向预测女性容貌焦虑;2)使用社交媒体能通过理想美内化和上行社会比较的链式中介作用影响容貌焦虑.具体作用路径共3条:分别通过理想美内化与上行社会比较的单独中介作用;通过理想美内化与上行社会比较的链式中介作用.要解决因使用社交媒体产生的容貌焦虑问题,须考虑从社交媒体行业、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