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诗歌翻译是一个特殊的艺术门类,既与文学创作相似,又有其独特的审美原则。翻译者须用另一种语言把原作的艺术意境传达出来,使读者在读译文的时候能像读原作时一样得到美的享受。中国古典诗歌语言含蓄隽永,高度凝练,意境丰富精深,这就使得古诗英译不能仅仅满足于忠实对等,更要在目的语中再现美感。译学与美学渊源已久,无论是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上,美学对翻译都有一定的借鉴意义。诗歌是语言的最高形式,诗歌翻译则是用另一种语言把原作的艺术意境传达出来,使读者在读译文的时候能像读原作一样得到启发、感动和美的享受。诗歌翻译不但具有语言信息传达功能,更具有高度的审美价值和艺术特质。诗歌翻译是一个特殊的艺术门类,它与文学创作相通,却又有其独特的审美原则。笔者认为,运用美学理论探索诗歌翻译,对于更好地理解翻译活动有着积极深刻的意义。诗歌翻译是译者对翻译过程中种种对立因素和关系的审美把握,它要求译者不仅要克服文化差异,还要求译者要克服源语和译语在音、形、义等美学特征方面的差异,准确把握译作和原文的和谐关系,力求再现原作的审美价值和艺术整体。本文在回顾中西方翻译美学传统的基础上,以许渊冲诗歌翻译的“三美”原则为分析框架,对许渊冲和其他译者对李白诗歌的英译本进行对比研究。许渊冲教授在中国诗歌翻译方面做出了很大贡献,就其诗歌翻译的质量和数量来说。结合自己的诗歌翻译实践,他提出了诗歌翻译的“三美”原则一一“意美”,“音美”和“形美”。由十这一原则强调“美”,尤其是“音美”,有时候与以“信”为本的中国传统翻译理论形成了不同的意见,得到了广泛赞扬,也引发了激烈的争论。本文作者从多角度,多层面出发,系统的总结了他在翻译实践中对“三美”原则的运用,提出应该辩证看待许渊冲的“三美”原则,以及来发现他的“三美”原则的理论创新价值及其实践意义。通过本文给出的例子,作者指出虽然许的翻译仍有某些不足之处,但是,他绝大部分诗歌翻译实践是成功的。他的翻译作品实践了他自己的翻译原则,并取得了成就。他高超的翻译技艺是值得学习和借鉴的。他在诗歌翻译理论和诗歌实践方面做出的有益尝试毫无疑问的对中国文学翻译的进一步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中国古典诗歌集意、音、形三美于一身,因此笔者从美学角度探讨诗歌翻译并对译本的美学再现进行系统分析,从而证明“三美”原则对中国古诗英译的翻译实践活动具有实用价值和许渊冲对诗歌翻译的巨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