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评价肺表面活性物质(Curosurf)预防与治疗新生儿肺透明膜病(HMD)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进一步探讨应用PS防治HMD的最佳时机。方法回顾性分析胎龄<35周的早产儿911例,其中有146例预防性应用了PS(预防组),未预防性应用PS(非预防组)的765例早产儿中有294例发生了新生儿肺透明膜病(HMD),其中应用PS治疗(PS治疗组)164例,未用PS治疗(非PS治疗组)130例。比较预防组和非预防组各胎龄早产儿HMD的发生率和早产儿7d内病死率,并比较PS治疗组和非PS治疗组各胎龄HMD患儿的病死率及不同级别胸片HMD的病死率。比较PS治疗组用药前后的血气变化。比较预防组和非预防组、PS治疗组和非PS治疗组机械通气时间、总吸氧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1.预防组与非预防组HMD发生率间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预防性应用PS后HMD的发生率降低了29.8%。在胎龄<30周~31周中二组HMD发生率间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预防性应用PS后HMD的发生率分别降低了42.3%、58.4%、43.8%;而在胎龄32周~34周中二组HMD发生率间的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2.预防组与非预防组7d内病死率间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预防性应用PS后的病死率(5.7%)低于未预防性者(18.1%)。在胎龄<30周~31周中二组病死率间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预防性应用PS后的病死率分别减低了23.0%、26.0%、17.6%;而在胎龄32周~34周中二组病死率间的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3.PS治疗组与非PS治疗组7d内病死率间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应用PS治疗后HMD患儿的病死率减低了23.7%。在胎龄<30周~32周中二组病死率间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应用PS治疗后其病死率分别降低了22.3%、27.6%、32.4%、22.2%;而在胎龄33周~34周中二组病死率间的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4.非PS治疗组Ⅳ级胸片HMD的病死率最高(88.9%)。除了Ⅰ级胸片时应用PS和未用PS治疗病死率间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外,Ⅱ级、Ⅲ级和Ⅳ级胸片时应用PS治疗后其病死率均较未用PS的明显降低,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应用PS治疗后胸片Ⅱ级时的HMD病死率低于Ⅳ级时的HMD病死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临床上一旦发现HMD患儿,不一定要等到其胸片发展到Ⅲ级、Ⅳ级时才应用PS治疗,在胸片为Ⅱ级时给予PS治疗可以降低患儿的病死率。5.PS治疗组用药后血PaO2升高、PaCO2下降,血PH值、BE值均升高,由酸中毒变为正常,与用药前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6.预防组机械通气时间、总吸氧时间少于非预防组,二组间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但住院时间间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PS治疗组机械通气时间、总吸氧时间、住院时间均少于非PS治疗组,二组间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7.预防组肺出血、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气漏的发生率均低于非预防组,二组间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但颅内出血、呼吸衰竭、动脉导管未闭、持续肺动脉高压、支气管肺发育不良、败血症、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PS治疗组肺出血、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气漏的发生率均低于非PS治疗组,颅内出血的发生率高于非PS治疗组,二组间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但持续肺动脉高压、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动脉导管未闭、上消化道出血、败血症的发生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①预防性应用PS可减少HMD的发生率,降低早产儿的病死率,缩短机械通气和总吸氧时间,减少肺出血、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气漏的发生率。早期预防性应用PS是治疗成败的关键。胎龄≤31周的早产儿在生后8h内预防性应用PS可使早产儿的HMD发生率和病死率降低,改善预后,提高患儿的生存质量,减轻病人的家庭经济负担。②PS在治疗HMD中能快速、安全、有效地改善患儿的肺功能和肺泡充气程度,可明显降低HMD患儿的病死率,明显缩短机械通气时间、总吸氧时间和住院时间,减少肺出血、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气漏、呼吸衰竭的发生率,改善患儿的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