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通过对北京历史街区大规模改造的历史根源的剖析和大规模改造后对历史街区的破坏为出发点,分析论证了采用小规模渐进式微循环改造方式对北京历史街区改造的优势和可行性。文中认为小规模渐进式微循环改造方式既可以保护北京历史街区的传统建筑和街巷肌理,又可以保持历史街区的人文风情,维系住形成百年的邻里氛围,是对历史街区全面的保护方式。同时小规模渐进式微循环改造方式能充分发挥“多样性”法则,使历史街区的改造避免了传统的“一刀切”。在研究过程中,通过对相似北京历史街区的改造实例的调研和分析,深入地研究其改造方式,挖掘其改造理念,分析其改造后的优势和不足,从而为北池子历史街区的小规模渐进式微循环改造方式进行改造提供智力支持。在对北池子历史街区改造过程中,首先要对北池子历史街区的地块进行总体的调研和分析。在此基础之上,结合调研后的各项数据分析,选择了具有典型性的地段进行具体的分析和研究,使北池子历史街区现存需要解决的问题清晰化,便于在规划设计方案中更好的把握和解决,同时也使该研究具有较为普遍的意义。在对典型地段进行改造时,由于采用小规模渐进式微循环改造方式,所以我根据调研数据中历史风貌评估、建筑质量评估、居住人口分布状况,把院落分为三大类,即不拆型院落、部分拆除型院落和全拆型院落。设计过程中采用以不同改造类型的院落为单位进行两两组合的方式,即不拆型院落和全拆型院落、不拆型院落和部分拆除型院落、全拆型院落和部分拆除型院落,推导出在提高一定量的人均居住面积时,最为合适的人口回迁率。由于历史街区的人均居住面积一般在5-10平方米左右,所以人均居住面积提高10平方米的改造,正好可以满足目前我国的住房标准人均15-20平方米,所以研究的结论对相似地区的历史街区的改造具有借鉴意义。资金的微循环的提出可以有效的缓解历史街区改造带给政府的经济压力,同时政府也无须筹措大量资金后才能启动历史街区的改造,只要在统一的规划下,分期分批地进行改造,资金形成循环的周转,从而达到对整片历史街区的“活”的保护。综上所述,本论文推导出对历史街区的改造采用小规模渐进式微循环的改造方式是可行的,虽然它还存在缺乏社会的积极指导和有利关注,以及在管理上存在的一些问题,但是我们仍然可以认为其是一种改造历史街区较好的方式,具有较强的可行性,因而这种改造方式值得推广和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