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宏观经济内生增长速度放缓,越来越多的企业采取并购重组的方式进行外延式发展,企业间业绩承诺协议的签订数量也随之不断增加。2014——2016年的企业并购重组热潮过去后,业绩承诺也开始迎来了集中报告期。近两年,A股市场频频爆出因标的企业业绩承诺不达标、上市公司计提巨额商誉减值准备、进一步导致上市公司净利润大幅下跌的新闻,令诸多投资者的利益遭受严重损害。业绩承诺协议设计的初衷是为了激励标的企业提高经营业绩、维护并购交易公平、降低信息不对称下的并购风险以保护并购企业的利益,但实际应用中却出现了与其初衷相背离的现象,将上市公司置于巨额商誉减值风险之中。基于对上述这一现象的考虑,本文选择从会计计量的角度,探讨业绩承诺导致巨额商誉减值风险的原因,即研究业绩承诺条件的存在对企业合并商誉计量的影响。本文首先回顾了与业绩承诺和合并商誉计量相关的文献和理论基础,为文章的研究提供理论指导。然后,通过统计分析方式,初步了解了我国上市公司近几年在业绩承诺条件下合并商誉计量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最后,结合新华医疗收购成都英德85%股权这一具体案例,详细分析了新华医疗业绩承诺条件下合并商誉计量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研究发现,业绩承诺之所以会引起巨额商誉减值风险,主要是因为:一方面,我国现行的差额法、减值测试法的商誉计量方式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资产评估结果,且资产评估工作大多采用收益法,具有较强的主观性、复杂性和监管难度,为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提供了可能。另一方面,业绩承诺传递出一种“保险”信号,使得上市公司对标的企业未来收益的信心增强,容易做出更乐观的盈利预期。尤其是当上市公司追求快速并购扩张、存在盈余管理动机时,可能会与标的公司签订过高的业绩承诺和未来盈利预测,使得收益法下标的企业的价值被大大高估。高溢价并购直接导致了合并商誉的初始价值被高估。而在商誉的后续计量阶段,上市公司可能会受业绩承诺的影响或以业绩承诺作为盈余管理手段,计提减值准备不及时、不充分,以至于在标的企业经营业绩持续恶化时,商誉发生一次性巨额减值。基于研究发现,本文还就企业签订业绩承诺及其补偿协议、合理计量合并商誉以及资产评估机构、监管部门开展工作提出了一些改进建议。本文的研究结论补充了当前学术界关于业绩承诺与合并商誉计量方面的研究,也希望能够为上市公司在业绩承诺条件下合理计量合并商誉提供一些参考,更好地发挥业绩承诺的积极作用。当然,本文还存在着资料搜集不够充分、分析不够深刻、研究结论不够全面等不足,期望在日后继续关注相关研究和案例,为本文的研究做进一步的补充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