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过渡金属的超分子光化学传感器识别生物功能性检测物

来源 :华东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97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利用荧光或紫外吸收作为检测手段的光化学传感器由于其灵敏度高、易于检测等优点在分子识别领域受到广泛的关注,在现代生物医学检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传统的光化学传感器通过精确的传导机制设计以及复杂的人工合成步骤得到同时具有识别功能和光学信号表达的探测分子。在本文中,将探讨如何利用分子间的非共价键作用力来构建超分子集合,实现对目标分子的选择性识别或模式识别。论文中以4d-过渡金属配合物和指示剂络合组成光化学传感器,检测从锂离子、焦磷酸根离子到小分子肽及短链DNA的不同体系。待测物的加入诱发指示剂的置换反应,进而通过荧光或紫外吸收变化实现对待测物高选择性、高灵敏性的检测。由于所涉及配合物和指示剂都为商业可得或易于合成,该传感聚集体具有操作简便等优势。对小分子肽的识别利用了由过渡金属钌(Ⅱ)、铑(Ⅱ)、钯(Ⅱ)的配合物([{RuCl2 (p-cymene)}2]、[(RhCl2Cp*)2]、[PdCl2(en)])和六个荧光指示剂分别通过相互的络合作用组建的传感器阵列。待测样品加入到阵列中的每个传感单元,与金属配合物配合引起指示剂荧光信号响应。每个单元的荧光响应以时间分辨的形式作为变量进行多变量分析,可在水溶液中识别十个不同的二肽,并能够在人血清环境中定量检测具有药理学作用的肌肽与高肌肽,同时对于长链的缓激肽与胰肌肽的混合样本也具有很好的识别功能。以两个钯配合物[PdCl2(en)]和[PdCl2(bipy)]以及两个染料分子组成的2×2小型阵列构建一个寡聚核苷酸的比色传感器。阵列中的每个传感单元都由一个钯(11)配合物和一个染料组成。寡聚核苷酸的加入会把络合的染料置换出来诱发荧光变化。该传感器能够实现对低浓度短链寡聚核苷酸不同序列的模式识别,同时也能得到样本的浓度、配比等相关信息,为现有的核苷酸光学传感器提供了补充。进一步的研究表明水溶性钯配合物[Pd(NO3)2(bipy)]与焦磷酸根(PPi)存在相互作用。利用此[Pd(NO3)2(bipy)]作为受体,与荧光指示剂MCB构建了传感聚集体,根据荧光光谱滴定绘制的标准曲线可用于焦磷酸根在低微摩尔级浓度范围内的定量检测,该方法在水溶液中对F-、Cl-、Br-、AcO-、HCO3-、NO3-、H2PO4-、ClO4-、SO42-、Sal-等干扰离子,表现出良好的PPi选择识别性能。将具有良好光学特性的1,8-萘酰亚胺荧光团通过共价连接的方式对基于Ru的12-金属冠醚-3大环受体进行修饰,设计合成了两个全新的锂离子荧光传感器分子。针对该传感器水溶性差、合成繁琐以及灵敏度不高等不足,深入开发了单一金属大环络合物的双受体功能,可以在同时结合锂离子的前提下,通过双受体的调制进行信号传导。这种传感方法操作简便,对Na+、Mg2+等干扰离子显示出良好的Li+选择性,更能够在如血清溶液这样的生物体系中检测药理浓度的锂离子。
其他文献
文中研究的是由新风冷却段和转轮除湿段组成的组合式除湿系统,并对其进行性能优化,使其送风湿度可精确控制.该系统引入了自动变容制冷系统来精确控制湿度.该系统的研究促进了
<正> 1前言复合果汁是由富含 Vc 的刺梨和猕猴桃加工制取。这两种水果均含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营养成分,特别是含有糖、钙、镁、铁、磷、抗坏血酸、有机酸以及多种氨基酸。以
采用电子束沉积制备YBCO超导薄膜,研究了760℃—840℃的不同退火温度下高温热处理对YBCO薄膜双轴织构、表面形貌及超导性能的影响。超导临界电流密度测试、X射线衍射(XRD)和扫
将Mg粉、Zr粉和B粉按比例混合获得MgxZr1-xB2(x=5%、10%和20%),压制成型后,在流通氩气的条件下于800℃烧结2h。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析显微结构和化学组成,
作者围绕“中医院校研究生社会适应能力”这一问题,作了有关方面的调查,以调查数据及百分比的方式将结果公布于众并加以分析,对中医药研究生教育事业的发展将起推动作用。 The
对直接膨胀供液制冷系统的传热性能进行了理论分析,建立了相应的数学模型。在保温体内对-5℃、0℃、5℃、10℃、15℃、20℃的工况进行了实验。分别测得制冷系统的压力、风量、
目的分析胰岛素泵应用于糖尿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接受治疗的70例糖尿病患者,将其按照1∶1比例随机性分成2组,各35例。对照组采取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研究组患者采取胰
1问题的提出考查空间想像能力是数学高考的一个热点,在试题中的表现形式多样,其形式之一就是对空间几何图形在平面内的射影可能出现的形状进行判定,如2002年北京卷、2004年全国
在内径为2mm的竖直细圆管内进行了向上流动的超临界对流换热实验。通过实验发现,质量流量、进口温度对壁面温度分布以及压降有很大影响;并讨论了换热发生增强和恶化的原因;用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