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井冈山时期是指大革命失败后,1927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到井冈山开辟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到1930年2月赣西南特委成立这段时间。在这两年多的时间里,留下了大量的的探索中国革命道路和建设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革命文献,这些文献是井冈山斗争的理论载体,它们既是井冈山斗争的真实记录,又是中国共产党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程的生动反映。研究井冈山时期革命文献,对于我们了解井冈山时期的历史、了解中国革命的开端、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是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的。文章主要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概述“井冈山时期”的时间段以及井冈山时期革命文献的特定概念;第二部分是对文献产生的背景进行说明。主要是分析文献产生的时代背景、理论背景、实践基础以及国际背景。第三部分是对文献进行分类,主要把文献按其产生形式及作用分为四大类:决议类文献、指示类文献、汇报类文献、宣传类文献。第四部分是对文献的具体特点进行分析,主要总结出了文献自身的特点、文献的语言特点以及文献的内容特点。文献自身的特点又包括文献的个体性特点和集体性特点;文献语言特点包括文献语言的生活化及风格多样的特点;文献的内容特点主要是指文献内容的时代性、革命特点以及开创性、互动性、不成熟性等特点。第五部分是对文献的内容进行分解和整合,针对文献所要解决和反映的问题,主要从党的组织、政权建设、革命队伍、根据地建设、经济建设、土地革命等方面对文献的内容进行分析;最后一部分是对文献的意义进行解读:这部分主要是针对文献在井冈山时期、在新民主主义时期、以及在整个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中的作用意义进行阐明,从小而大,从微观到宏观,揭示文献的史料价值。纵观学术界现有的关于井冈山时期的研究,主要还是侧重于井冈山斗争史实的研究,而文献在这些史实研究中充当的只是加强印证的作用,即使是有对文献进行研究的,也比较零散和不系统。而井冈山革命文献作为一种理论形态,具有非常重大的史料研究价值。它既是井冈山根据地建设的文献形态,又是中国革命道路的理论形态,更也是中国革命的理论起点,所以对其进行专门研究是非常有价值的,也是非常有必要的。本专题主要是从井冈山时期产生的革命文献入手,通过分析研究井冈山时期的文献,一方面可以比较彻底的突显文献的史料价值,另一方面也可以衬托出井冈山斗争的伟大意义,推进对于井冈山时期的全面研究,从而从一个全新的视角来阐述井冈山斗争,阐述井冈山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