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90年代,云南民族村寨旅游兴起,许多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凭借优美的生态环境、民族建筑、民俗风情等文化资源建设民族旅游村寨,在地方政府的扶持和资本、市场的助推下,民族村寨旅游发展迅速,旅游业成为少数民族村寨发展的重要产业选择。新平大槟榔园作为云南省境内花腰傣聚居的传统村落之一,保留着较为完整的花腰傣文化。自1994年起,大槟榔园村开始发展民族村寨旅游,在政府主导、企业进入、村民参与的运作模式下,大槟榔园民族村寨旅游发展较为迅速。但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大槟榔园村寨人口外流,旅游业在经过2000年至2010年的稳步发展阶段后,逐渐回落,民族村寨旅游可持续发展面临困境。在政府的主导和推动下,大槟榔园村寨旅游主要采取一种“自上而下”的发展模式,随着政府力量的相对淡出,企业对于资本利益的追逐和村寨居民主动性的缺乏,导致大槟榔园村寨旅游发展缺乏内生性的可持续发展动力。目前,大槟榔园村寨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与困境表现在以下五方面:第一,民族文化持有者在村寨旅游发展中的主体地位消退;第二,村寨人口外流导致民族文化传承与发展困难;第三,村寨地理特质的规划与建设不足,村寨自然景观得不到很好的保护与凸显;第四,村寨内部人文景观的营造不足,可供观赏、消费的文化空间有限;第五,村寨旅游缺乏整体性设计,民族文化碎片化开发形象较为明显。针对目前大槟榔园村寨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将一个民族村寨作为一个完整的文化生态系统,以民族文化持有者为主动力,通过构建民族文化主体的文化认同与集体记忆,从“人、文、地、景、产”五个方面对民族旅游村寨进行整体营造,并集合政府、企业、学者、志愿者等力量,“自下而上”地推动民族村寨旅游的整体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