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知识经济时代,推动人才发展越来越离不开政府、产业、高校三股力量的作用。首先,高等院校作为知识生产、处理、传播和运用的重要基地,肩负着人才培养的重任,特别是在人力资源开发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人才又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主力军,这必然迫使高校要加强与企业的合作,走产学合作人才培养的道路,政府作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力量,也必然需要形成政产学三股力量协同促进人才培养。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对新型人才培养提出了要求,也为本论文研究政产学合作协同人才培养模式提供了新的契机。基于这样的背景,本论文从理论和实证上对政产学协同人才培养过程机理展开研究,特别是运用结构方程数学模型等方法,对如何提升政产学协同人才培养绩效这一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主要解决三大研究议题:(1)影响政产学协同人才培养的关键因素及其构成要素;(2)影响政产学协同人才培养的中介机制及其关键维度;(3)基于浙江省产业发展特征,政产学协同人才培养的模式选择。通过理论和实证研究,本论文得出以下几点重要的结论:(1)高校驱动联盟因素、产业驱动联盟因素和政府驱动联盟因素对人才协同培养绩效都有显著影响,其中,高校驱动联盟因素对人才协同培养绩效影响最大;其次是产业驱动联盟对人才培养绩效的影响,而政府驱动联盟对人才培养绩效的影响最弱。(2)通过大量的访谈和问卷调查等实证研究,进一步分析政产学协同人才培养过程中,战略联盟、组织联盟和知识联盟的中介作用下,高校驱动联盟因素、产业驱动联盟因素和政府驱动联盟因素对人才协同培养绩效的作用机制,本研究认为,以高校为驱动的联盟因素对政产学人才培养绩效有重要的影响,并且将受到战略联盟和组织联盟的中介作用的影响,其中,战略联盟的中介作用影响更大。其次,浙江省产业人才发展需求与现有人才培养存在着一定的脱节问题。具体表现为:企业并未在战略环节全面参与人才协同培养的政策制定过程;同时,在人才培养模式的组织建设中,以产业为主导的模式相对较少,还远未建立起产学之间全面的知识联盟。最后,以政府为驱动的联盟因素对政产学人才培养绩效有重要的影响,并且将受到战略联盟和组织联盟的中介作用的影响,其中,战略联盟的中介作用影响更大。(3)对浙江省产业经济发展的实证研究,表明浙江省在进行政产学人才协同培养的模式选择中需要根据驱动联盟因素的差异进行有效的模式选择。根据高校驱动型协同人才培养模式的各类特征,浙江省可以重点发展“3+1+1”校企合作教育和内生反哺型的校办企业合作教育。根据政府驱动型协同人才培养模式的各类特征,浙江省可以重点发展大学-政府职能机构的合作教育和政府协调型的合作教育。根据产业驱动型协同人才培养模式的各类特征,浙江省可以重点发展股份制型的校企合作教育和企业办教育型的合作教育。本论文的创新点主要是:(1)提出基于政产学协同人才培养的驱动联盟因素分析框架,协同创新理论得到进一步研究;(2)知识联盟、战略联盟和组织联盟在政产学协同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中介作用在实证分析中得到了论证,并进一步揭示政产学协同人才培养过程中的本质机理;(3)针对浙江省产业发展特征,科学分析政府驱动型、高校驱动型和企业驱动型协同人才培养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