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名称及其翻译

来源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y1000c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从中西文化差异的角度,利用营销学的一些基本知识,探讨了品牌的命名和翻译。文章首先从语言学、文化、营销的角度分析了品牌和品牌名称的特点,进而根据相关的翻译理论和实践技巧得出作者的观点:品牌名称的翻译是一种跨文化活动;译名既要宣传商品,又要符合消费者的审美心理,被目标市场的消费者所接受,从而最终达到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的目的。本文认为,译者在品牌名称的翻译活动中,一定要重视文化差异,避免文化冲突和消极联想。此外,译者应尽可能将品牌名称在源语中的商品信息和文化特色在译语中体现出来,从而使目标市场中的消费者无障碍地接受品牌的译名以达到促销目的。
其他文献
本文采用以波伏瓦的理论为主要代表的女性主义批评方法对凯特.肖班的《觉醒》中的象征,人物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以此来探讨中产阶级女性在父权制社会中的地位以及她们对此的不同
本文对汤亭亭小说的创作动机进行了探讨。文章认为,在小说《女勇士》中,汤亭亭将将花木兰女扮男装替父出征的民间佳话、宋代大将岳飞精忠报国的典故和三国时代骁勇善战的关公形
任何语言都是与语言所根植的文化密不可分的。“没有一种语言不是根植于某种具体的文化之中的,也没有一种文化不是以某种自然语言的结构为其中心的。”(Lotman,1978:211-32)中国
英汉两种语言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受母语的影响,中国学生在写英语作文时往往缺乏衔接和连贯。本文试图通过在教学中进行英语形合与汉语意合的对比分析,帮助学生提高英语写作能力
当电影由纯粹的好奇性观赏影像转化为遍及社会的大众消费产品后,近一个世纪以来,关于电影可能对社会、人群产生负面影响的争论就从未停止过。纵观美国电影业的历史可以发现,作为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