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于声音和意义关系的讨论从柏拉图时代至今已经延续了几千年了,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观点。总而言之,对于此问题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即任意说和非任意说。现代语言学家索绪尔支持前者,他认为声音和意义之间没有联系,他们的关系是任意的。本文讨论的是一门新兴的学科音义学,即一门研究声音和意义间关系的学科,与传统语言学不同,音义学认为声音和意义间的关系不是任意的,而是存在一定的联系。特别是80年代末,出现了认知语言学流派,其理论更加巩固了这个观点。一些认知语言学家指出,人类语言中的普遍现象说明人类语言与客观世界的关系并非绝对任意的,而是一种深刻的对应关系,这门新学科目前虽然尚未得到主流语言学的认可,但却受到如George Lakoff等认知语言学家的欢呼。而且越来越多的语言学家开始关注它。随着研究的发展,越来越多研究证明声音在某种程度上的确携带意义,例如:/i/带有“小”的意义;/fl/带有“飞行或流动”的意义。那么/st/是否也携带有意义呢?各种意义间的语义关系又是怎样的呢?带着以上的问题,笔者用在线词源字典收集了所有带有st的单词,再用牛津高阶词典查这些单词的意思。最后笔者收录了291个单词,经过仔细分析和归类,发现这些单词主要可以分为五大类,它们分别是:1)带有“站立”的意义;2)带有“固定”的意义;3)带有“刺”的意义;4)带有“阻碍”的意义;5)带有“静止”的意义,然后用意义的三个延伸机制:范畴化,隐喻和转喻,阐释这五大类意义和每种意义的次意义之间的延伸过程。对于剩下不能归为主类的词,本文也根据它们的意思归了一定的类,从自动反义词等方面做出了解释。最后讨论了对辅音连缀/st/的研究结果在词汇教学和广告品牌命名之中的重要性。在本论文中,作者想证明辅音连缀/st/的确携带一定的意义,进一步对音义学做出解释,希望对以后不仅音义学的研究做出贡献,还能对词汇教学和名牌命名的实践提供一定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