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户籍制度是新中国建立以来最容易触动人们敏感神经的国家制度之一,它之所以如此的牵动人心,因为它关乎到人民群众的平等、自由权利及生活、工作、教育、社会保障等方方面面的利益。建国之初,在维护社会稳定,计划经济时代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经济形势下,我国逐渐形成了城乡分离的二元户籍制度。虽然在实行之初,它维护了社会治安的稳定,在国家管理、经济发展等方面做出了贡献,但是它却人为地造成了城乡居民的不平等,给他们的生活甚至命运造成了极大的差异,在城乡之间形成了一道人为的鸿沟。这使得城乡经济失衡,民众生活差距大,挫伤了农村人口努力创造的积极性,以至于进入市场经济时代,不利于市场经济的更好发展,成为了一种制度障碍。随着改革开放大潮的涌动,原有的二元户籍制度已经无法适应并促进市场经济的发展,它暴露出许多的弊端,政府和人民都认识到户籍制度需要改革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于是,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户籍制度改革政策,我国严格的二元户籍制度的坚冰被慢慢打破。但是这些仍然徘徊在二元户籍框架内的政策还不够完善,同时与户口挂钩的相关利益的粘连并未完全剥除,到了改革开放的新时期,户籍制度改革的形势依然严峻。在政府户籍制度改革大方向的指引下,各省纷纷进行了户籍制度改革的探索,它们的实践为户籍制度进一步改革提供了借鉴经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户籍制度改革的演变是一个不断破旧立新的过程,它在逐渐打破计划经济时代的二元户籍框架,朝着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方向发展,逐渐将许多与之相关的附加利益从自身剥除,不断地探索更好的服务群众的管理方式。虽然在改革的过程中也曾出现监管不力,腐败滋生,管理混乱的情况,但是这是一个不断探索、扬弃的过程,正是这些曲折的过程更让我们清楚的看到未来户籍制度进一步改革的方向。它必将更加规范化、人性化、合理化,保障民众的社会利益和自由迁徙的权利,更加激发民众的创造美好生活积极性。本文通过对自1978年以来我国户籍制度改革历程的回顾与分析,对我国户籍制度在不同时期历史背景时期内的相关政策进行分析、解读,力图呈现出一个我国户籍制度改革历史演变的脉络图。并通过对户籍制度改革的陈述与分析,清晰地反映出不同时期户籍政策的特点与弊端,期待通过本文的分析,能够为现行户籍制度的进一步改革提供些参考,尽快制定出一部《户籍法》,从法律上切实保障公民的自由迁徙权利,剥除与户口挂钩的特殊利益,回归服务群众的功能本位,逐步做好社会保障配套措施的完善,让民众能够真正在户籍面前实现平等、自由,是我国户籍制度改革必须正视并认真做好的重要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