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子春秋》及晏子形象研究

来源 :湖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rappl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晏子名婴,谥平仲,是春秋后期齐国的国相,曾在齐灵公、庄公和景公三朝任事,是著名的政治家和外交家。以有政治远见、卓著的外交才能和朴素的作风闻名诸侯。他爱国忧民,敢于直谏,在诸侯和百姓中享有极高声誉。他博闻强识,善于辞令,主张以礼治国,曾力谏齐景公轻赋省刑。晏子重礼爱民,提倡节俭,反对严刑峻法,减轻人民负担,在当时就有“仁人”之称。   《晏子春秋》,《汉书·艺文志》和《隋书·经籍志》均收录入“儒家”类,但它与一般诸子著作不同。这是一部以记叙晏子思想言行为主要内容的故事体散文著作,全书由两百多个有关晏婴的故事组成,这些故事串联起来,能使读者看到了春秋时期一个著名贤相的形象。因而《晏子春秋》有其独特性,正如《四库全书总目》所言,“虽无传记之名、实传记之祖。”   本论文以《晏子春秋》和晏子形象作为研究对象,对《晏子春秋》的作者与体例内容,晏子的思想品德,晏子的内政外交才能,《晏子春秋》的散文艺术成就,晏子形象的意义与影响诸问题进行较为全面的论述。在有关先秦诸子的研究中,《晏子春秋》中晏子形象的研究成果相对较少,所能搜集的资料有限。故本文将重点放在晏子这一人物形象的思想品格、卓越才华的论述上,并进而思考作为春秋时期一代名臣贤相的晏子形象的现代意义,以及讨论当今读者可以从晏子的为人处世中得到哪些启迪。   全文由绪论和五章组成。绪论部分论述了选题目的意义、选题的研究现状及本论文的写作重点。第一章论述《晏子春秋》的作者与体例内容,认为《晏子春秋》一书不可能出自一人之手,不是一时之作。体例上属于短篇故事体。第二章论述晏子的思想品德,晏子具有朴素的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晏子的政治思想以“重民”“民本”为核心,晏子提出了一系列经世致用的主张,如减免赋税、减轻徭役;减轻刑罚、反对滥杀无辜;举贤任能,反对任用谗佞;以礼治国,以礼治民等等。晏子的品德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生活简朴,清心寡欲;乐观豁达,处其自然;忠心耿耿,鞠躬尽瘁等。第三章从对内机智劝谏和外交不辱使命二个方面论述晏子的机智幽默与外交才干,第四章《晏子春秋》的散文艺术主要论析了二个方面,一是记言为主,记事为辅的散文艺术特色,二是书中所体现的晏子非同一般的论辩技巧。第五章从晏子形象的现代意义和影响的角度总结,现代人可以从晏子形象上受到的启迪——终身在品德操守上自觉自律;并且像晏子一样做一个成功的自我实现者,一个进步的、有贡献的、人格高尚的人。  
其他文献
本文在文本细读的基础上,从“死亡意识”的角度切入鲁迅和史铁生的作品,通过分析他们在“死亡意识”启示下生存选择之路,挖掘出他们为人、为文的可贵之处——那就是“真”。“真
“五岳独尊”美誉的泰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自然和文化双遗产,尤其是文化遗产更是世界各大名山无法企及的。我从宗法文化角度重新阐述泰山所具有的文化价值。全文分
以三相中空纤维液相微萃取(HF-LPME)作为样品前处理方法,结合薄层色谱分离,同步荧光光谱法测定酱油中色胺的含量。通过单因素实验确立的萃取最优条件为:样品溶液p H值为12.0,
作为个体在生命过程中都会遭遇的原发性问题,成长是创作者们热衷探索的对象。本文从以徐则臣小说的成长主题为路径,勘探成长的困厄与惶惑。绪论部分首先还原了“成长小说”的
本研究以新疆高校哈萨克斯坦留学生接触的主要汉语文媒体为研究对象,通过留学生媒体受众的访谈、问卷调查等途径获取第一手资料,考察其汉语文掌握情况和汉语文媒体接触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