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分析吲哚胺2,3-双加氧酶(indoleamine 2,3-dioxygenase, IDO)在大肠癌组织中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普外科2009年6月至2010年5月60例为大肠癌的成套石蜡组织标本(均由病理科诊断),包括肿瘤原发灶、癌旁大肠上皮组织(距肿瘤原发灶≤3cm且镜下观察正常)以及相关引流区域淋巴结。通过免疫组化检测IDO在60例大肠癌患者的成套石蜡组织标本中的表达差异情况,并结合病理科所提供的相关病理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探讨IDO的表达与患者相关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1.IDO在大肠癌组织中表达强度各不相同。在原发灶、癌旁正常组织、有淋巴结转移灶及无淋巴结转移淋巴结中的IDO高表达率分别为75%、18.3%、35.3%、50%。2.IDO在60例大肠癌原发灶中的表达强度与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部位、肿瘤浸润深度、分化程度以及有无远处转移均无关(P>0.05),但是与是否合并区域淋巴结的转移、Dukes临床病理分期以及肿瘤有无P53的阳性表达有关(P<0.05)。3.经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法分析发现60例大肠癌原发灶中IDO的高表达与P53的阳性表达具有显著的正相关性(r=0.352,P=0.006)。结论:1.IDO在大肠癌组织中表达明显上调,在伴有淋巴结转移及Dukes分期晚期(C/D期)的大肠癌组织中表达强度较高,提示IDO与肿瘤分期密切相关,可能参与肿瘤进展及转移,可作为判断大肠癌预后的一个指标。2.大肠癌细胞在向引流区域淋巴结未转移之前,区域淋巴结中的IDO表达强度暂时升高,使淋巴结处于免疫逃逸状态,为肿瘤细胞的转移创造了有利的局部微环境;而肿瘤细胞向引流区域淋巴结转移之后,其IDO的表达强度适当下降,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对色氨酸的分解,而色氨酸作为必需氨基酸亦为转移灶肿瘤细胞的生长提供营养,从而参与肿瘤的局部转移。3.在大肠癌中IDO和P53的表达具有显著的正相关性,两者关系密切,可能相互作用,共同参与大肠癌的发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