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近几十年来,语言与心理方面的研究人员逐渐认识到研究语言习得与使用的心理过程的重要性,也取得了重大成就,从不同角度对语言习得与使用的心理过程进行了诠释。基于语言是内心活动的体现,一些研究从策略使用的角度解释语言使用的心理,也有一些研究是从语言学角度,针对习得心理开展的。此外,在认知,阅读理论与模式,实际运用等领域的研究也层出不穷。 针对众多的分类研究,本文收集了各类研究的资料,综合分析了它们的特征,就第二语言习得与使用中的一个分支——阅读,进行心理语言学的解释。中国大学生,以英语作为第二语言的习得者,他们的心理特征如何呢?又有哪些心理因素是在怎样影响着他们的阅读效率呢? 在阅读过程中,心理因素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例如阅读目的,阅读环境,阅读内容,阅读主体,个人认知,年龄,第一语言能力,文化差异及学习经历等。在这些因素影响下,心理因素显然是被动的,但同时它又作为使动者,对阅读的效果产生直接影响。在我国非英语专业的大学生对语言习得,使用及其它语言学方面的理论知识所知相对甚少,了解一些阅读方面的理论知识对他们来说是不无裨益的。 本文首先对相关文献做了回顾总结,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将其特征归类,重新调整研究视角,以心理语言学作为出发点和理论基础,将与阅读效率相关的心理因素归属在语言和超语言两大因素之下,对阅读者的心理过程加以描述。因此本文的讨论步骤主要分为两部分:第一,通过对已有理论与研究的回顾,对起成果加以总结,按照其研究角度归类;第二,依据在文献理论中得出的启示,以心理语言学为出发点,进一步说明语言与非语言心理的交叉部分中的两点,即策略运用和信息处理,设想出更为高效的阅读心理过程。 期望最后得出的结论能够为非英语专业的大学生提供一些理论知识,对二语教学,测试设计以及相关研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