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改善和提高,对高蛋白类食物的需求很大,引起了蛋白饲料的短缺。在国内,由于人们对豆渣的重视程度不够,出现了豆渣资源的浪费,如果能将豆渣开发成为蛋白饲料,那么不仅能降低生产高蛋白饲料的成本,还能实现对豆渣资源的利用。本论文主要工作包括:从堆积的枯树叶下面采集土样,并从中筛选具有分解纤维素能力的菌株。利用初筛和复筛的方法,筛选出一株产纤维素酶活力较高的菌株F6,并将其作为出发菌株进行复合诱变选育,获得一株高产纤维素酶的菌株SY901。通过菌株SY901、白地霉以及热带假丝酵母的混合培养对豆渣进行固态发酵,以降低豆渣中的纤维含量、提高发酵产物中的蛋白含量。经过大量的实验工作,得到了如下结果:(1)确定了CMC酶活力测定的最佳条件。通过单因素实验研究了酶促反应时间、初始pH值、酶促反应温度、底物浓度、波长、底物和粗酶液添加量六个影响CMC酶活力测定的因素。根据单因素实验结果,进行了正交实验,最终确定CMC酶活力测定的最佳条件为:初始pH值为6.2,底物和粗酶液的添加量各为2mL,酶促反应温度为40℃,酶促反应时间为30min,波长为520nm,底物浓度为10g/L。(2)筛选具有分解纤维素能力的菌株。通过刚果红-微晶纤维素培养基对土样进行初筛,共筛选出12株在纤维素平板上生长良好的菌株;通过测定滤纸酶活力和CMC酶活力,对初筛的12株菌作进一步复筛,获得一株产酶活力较高的菌株F6,其CMC酶活力为905.355U/mL,滤纸酶活力为233.317U/mL。(3)高产纤维素酶菌株的复合诱变选育。以菌株F6作为原始菌株,对其进行紫外线和EMS的复合诱变选育,获得了一株高产纤维素酶的菌株SY901,其CMC酶活力为3598.484U/mL,滤纸酶活力为2428.085U/mL。与原始菌株F6相比,菌株SY901产纤维素酶的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其中CMC酶活力是菌株F6的4倍,滤纸酶活力是菌株F6的10倍。(4)发酵豆渣菌种的确定。将菌株F6、菌株SY901、粘红酵母、白地霉、热带假丝酵母接种到以豆渣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上,观察各个菌种的生长情况。将在豆渣培养基上生长良好的菌株SY901、白地霉、热带假丝酵母进行单菌种发酵,与空白对照相比,这三种菌的粗蛋白含量均增加了7.0%以上,因此,确定菌株SY901、白地霉和热带假丝酵母作为多菌种混合发酵的优选菌种。将这三种菌按照一定顺序组合后,进行多菌种发酵,结果表明,当以菌株SY901、白地霉、热带假丝酵母这三种菌进行组合时,发酵后测得的粗蛋白含量显著提高,达到了26.76%,与空白对照相比,其增幅为11.96%。(5)利用响应面法优化混合菌种发酵豆渣的条件。混合菌种发酵豆渣时最佳的发酵条件是:发酵温度为31.5℃,白地霉、热带假丝酵母、菌株SY901之间的接种比例为1:1:3,发酵时间为8天,在最佳发酵条件下,测得纯蛋白含量达到了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