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二斑叶螨(Tetranychus urticae Koch)属世界性害螨,其寄主植物广泛,是叶螨科里食性最广、为害最严重的类群。目前,已成为我国北方落叶果树的重要害螨种群。由于化学杀螨剂高剂量和高频次使用,导致二斑叶螨对常用药剂产生了严重的抗药性。本文通过室内抗性选育,逐代跟踪测定了4个抗性种群的毒力回归方程,研究了二斑叶螨对甲氰菊酯和螺螨酯的抗性发展趋势;分析了二斑叶螨对甲氰菊酯和螺螨酯的抗性衰退和抗性恢复动态,估算二斑叶螨对杀螨剂的抗性现实遗传力,评估二斑叶螨对甲氰菊酯和螺螨酯的抗性特征和抗性风险,为抗性快速分子检测技术和抗性治理技术提供依据。本文获得如下结论:1.二斑叶螨对甲氰菊酯、螺螨酯的抗性风险评估研究用甲氰菊酯、螺螨酯及甲-螺混剂分别连续汰选20代后,二斑叶螨对两者的抗性达到44.93、11.34和40.90倍,抗性现实遗传力分别为0.2366、0.1233和0.2210。抗性培育及抗性现实遗传力分析结果显示,甲氰菊酯的抗性风险高于螺螨酯,甲氰菊酯与螺螨酯轮用延缓二斑叶螨抗性产生的效果优于二者混合使用。2.二斑叶螨对甲氰菊酯和螺螨酯的抗性发展规律研究二斑叶螨对甲氰菊酯和螺螨酯的抗性均表现为不稳定性,但抗性衰退速率不同,二斑叶螨甲氰菊酯抗性品系在经过连续8代不接触药剂的情况下,抗药性衰退到原来抗性的1/3,自第8代开始,抗性衰退速率减缓,到第16代,抗性衰退率达94.14%。与甲氰菊酯抗性品系相比,螺螨酯抗性品系抗性衰退较为缓慢。通过方程拟合其抗性衰退趋势,两个抗性品系均符合二次曲线模型。抗性恢复研究结果表明:甲氰菊酯和螺螨酯抗性品系抗性恢复趋势不同。甲氰菊酯和螺螨酯抗性品系抗性恢复趋势方程拟合结果不同,甲氰菊酯抗性品系抗性恢复趋势符合逻辑斯蒂模型,而螺螨酯抗性品系符合二次曲线模型。3.二斑叶螨抗性种群的微卫星DNA分析二斑叶螨抗甲氰菊酯、抗四螨嗪、抗螺虫乙酯、抗哒螨灵4个抗性品系表现出微卫星多态性。引物Tu11在相似系数0.80处将5个二斑叶螨品系区分开。引物Tu1在相似系数0.70处将5个二斑叶螨品系(4个抗性品系,1个敏感品系)区分开。微卫星DNA多态性虽不能定位抗性基因,但可结合聚类分析软件,为二斑叶螨对甲氰菊酯、四螨嗪、螺虫乙酯、哒螨灵抗性快速分子检测技术提供依据,指导二斑叶螨田间抗药性监测及抗药性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