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码转换是一种交际策略,是说话者为了实现交际目的,在交流的过程中从一种语言转换到另一种语言的现象。自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语码转换现象受到了各个领域学者们的关注,他们对这一语言现象进行了广泛和深入的研究。本文运用维尔索伦的顺应论以及于国栋的顺应性模式,从语用学角度,分析微博中汉英语码转换这一普遍而又特殊的语言现象,来探讨微博中语码转换的顺应性问题。文章从微风云榜的微博影响力排名前100的微博中收集语料。通过对所收集语料的分析,概括出微博中语码转换现象的类型、形式及特征等方面的特点,目的在于探索该现象产生的动因及其所体现的语用功能,证实顺应模式在对微博中语码转换现象进行解释方面具备有效性,并能够对这一语言现象做出科学的解释。本论文同时采用了定量研究方法和定性研究方法。具体情况如下:在揭示中英语码转换在微博中出现的各种形式和出现的频率时,本文作者采用了定量研究方法。而在分析语码转换的顺应性和验证语码转换顺应模式的有效性方面,本文采用了定性研究方法。汉英语码转换是微博博主们为了实现他们特定的交际目的而采用的一种语言选择和交际策略。微博博主们在微博中使用汉英语码转换的原因是为了顺应语言现实、社会规约和心理动机。同时在交际的过程中,汉英语码转换起到了一些语用作用。这些作用包括表示填补概念空缺、语义空缺,回避社会禁忌、舒缓说话语气和保全面子、含蓄表达、表达强烈的感情等。整个研究在一定程度上证实并发展了于国栋的顺应性模式,同时也验证了语用学可以为语码转换现象提供一种包容语言、社会、认知等因素在内的研究路向。其现实意义在于可以帮助人们进一步理解微博中出现的语码转换现象,更好地应对跨文化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