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志愿服务参与意愿中利己因素研究——以福建高校为例

来源 :福建农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klcj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激发当前社会组织活力,支持和发展志愿服务组织”①,这能够进一步有效地促进我国志愿服务事业的开展。大学生志愿者作为青年志愿者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在各类志愿服务活动中发挥着先锋队的作用。自志愿者元年之后,我国志愿服务实践已经有近十年的发展历程并对社会重大事件乃至人们生活产生重大影响。在大学生群体中,参加志愿服务已经逐渐成为一种时尚,但是在人们的传统观念中,志愿精神体现出来的就应该是“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崇高道德层次。而就此对有些志愿者带有个人利益的利己动机加以指责,认为只要有利己性因素的存在,就不符合真正的志愿精神,这容易使志愿者产生较大的心理压力,从而妨碍了志愿服务活动在大学生群体中的有效开展。因此,如何正确把握志愿精神的实质内涵,以科学的态度看待大学生志愿服务参与意愿中的利己因素。如何抓住大学生志愿者的合理利己因素来激励大学生参与志愿行动,从而提高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积极主动性,以推动大学生志愿者队伍及志愿服务活动的长效发展,成为新形势下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  本研究主要分为六个部分:第一章为绪论部分,阐述了选题的背景及意义、国内外研究的现状、本研究的理论基础、研究方法及创新之处。  第二章是从理论和实践上来阐述志愿精的实质内涵及其利己性价值向度,以便为研究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利己因素做理论铺垫。  第三章通过对福建部分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参与意愿的现实状况进行问卷与访谈,归纳了大学生利己参与意愿的具体表现、总结了影响大学生参加志愿行动的内外部因素。  第四章分析了大学生志愿服务参与意愿表现出利己性的原因,并对大学生志愿服务利己性的合理性进行了科学辨析。  第五章主要从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己他两利”的视角下,提出了构建与完善高校志愿服务机制的建议与措施。  第六章为研究结论与研究展望。本研究的重点将放在第二、第三、第四部分,是详细论述的部分。
其他文献
自动控制理论由于其概念抽象、理论性强,学生难以掌握。通过借助Matlab强大的运算能力,开发了可视化的辅教系统,对课程中的重点与难点进行分析与仿真。经实践表明,该系统可以
随着金融自由化、经济全球化趋势的进一步加强,资本的虚拟化程度越来越高,虚拟经济创造的财富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增长速度也越来越快。作为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求新”成为了人们更高水平的追求.数码镭射以“视觉冲击”的方式,正在不断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本文从数码镭射元素入手,分析其发
以包办、买卖、男尊女卑为典型特征的封建婚姻制度在中华大地上沿袭了数千年之久,无数妇女群众受旧婚姻制度的束缚,甚至遭到丈夫、公婆的虐待、迫害,过着十分凄惨卑微的生活,
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强调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统一,整个人类教育的历史证明,实现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结合是培养人才的有效途径。当前的基础教育中,家庭教
学位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现代化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非智力因素是现代化人才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大学生的全面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所以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培养非智力因素对大学生
【目的】研究水肥一体化(滴灌施肥)对红麻生长、纤维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探讨红麻水肥利用特点,为红麻高产高效栽培提供参考。【方法】大田试验设6个滴灌施肥处理和1个对照(CK)
采用ASP.NET+SQL Server制作基于移动Web的矿区维护资料管理系统,兼容多种平台和设备,满足了矿区维护资料需要多方共同管理、外线人员随时随地管理的需求。 Adopting ASP.NE
“微时代”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受到微媒体的深刻影响。微媒体在大学生群体中的普及为丰富教育内容、提高受教育者的主动性以及创新教育载体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