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农业面源污染的时空特征与影响因素分析

来源 :西南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f_ky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世界范围内农业面源污染导致的土壤、水体及空气变化成为威胁着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及生态环境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管理和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已成为国际社会共识。中国农业面源污染问题与经济发展和百姓生计等问题交织在一起,关系复杂,利益多元,已成为当前继农产品质量安全、土地征用和农民权益保障以及农村社会公共服务供给等农村社会治理问题后亟待解决的新难题。四川省作为我国第一产业增加值连续超过5000亿元的农业大省,同样面临人均耕地面积少、面源污染总量大、种类繁多、治理难度高等问题。以过量施肥为例,不仅容易导致土壤板结,还往往会影响周围水质,甚至导致空气氨氮类污染。农业面源污染范围广,更增加了防治难度,阻碍了农业可持续发展。本文首先基于农业可持续发展理论、环境规制理论等基础理论,界定本文的核心概念,为后文的实证研究构建分析框架。其次,本文以四川省21个市州为研究对象,运用清单分析法测算出21个市州的2014-2019年农业面源污染排放量,基于排放量数据,分析得出四川省面源污染主要的污染物来源。采用Arc GIS,剖析四川省农业面源污染的时间分布特征和空间分布特征。然后,利用上述核算结果,研究四川省农业经济发展与面源污染之间是否符合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假说,并拟合EKC曲线的形状,分析目前四川省21个市州农业面源污染所处的阶段及其未来发展趋势。在此基础上,构建面源污染影响因素研究的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探究人口、经济、自然、农业结构等因素对面源污染的影响。最后,根据模型结果,结合四川省情况,提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政策建议。本研究有以下主要结论:(1)四川省农业面源污染排放量及污染源。1998年-2019年省内化学需氧量(COD)年均排放98.66万吨,总氮(TN)年均排放52.48万吨,总磷(TP)年均排放6.4万吨,COD是首要污染物。COD污染来源按贡献率从大到小为:畜禽养殖、农村生活、农田固废;TN污染来源按贡献率从大到小为:畜禽养殖、农业化肥、农村生活、农田固废;TP污染来源按贡献率从大到小排序为:畜禽养殖、农田固废、农业化肥、农村生活。畜禽养殖是四川省多种面源污染的第一大来源。(2)四川省面源污染的时空特征。1998—2016年四川省农业面源量污染逐年攀升,于2006年达到峰值后止住增势。2006年—2019年,COD、TN、TP的增长率分别是-1.53%、-1.39%、-1.14%。从空间特征上看,凉山州、阿坝州、成都市、南充等地的排放量均排在前列,雅安市、自贡市的排放总量最低;政府在加强农业面源污染地区管理时,应重点考虑排放总量较高的地区。(3)农业面源污染与农业经济增长的关系实证。四川省市州农业生产总值与3类农业面源污染物排放量之间均存在正N型的EKC曲线关系。仅甘孜州、阿坝州和攀枝花市未突破COD、TP的第一个拐点,其余17个市州均突破第一个拐点,而成都市已经突破第二个拐点,说明四川大部分市州已向现代农业的生产方式的新阶段转型,不断减轻对农药化肥的过度依赖,正朝着绿色农业发展迈开步伐。(4)农业面源污染的影响因素实证分析。对四川省COD?TN?TP排放总量起正相关作用的因素有:农村人口规模、农业结构和种植业结构;起到负相关作用的因素有:财政支农水平和非农就业水平。说明进一步增加政府对农业的补贴力度、合理引导补贴使用方向、优化农村居民就业结构、减少经济作物占种植业比例,可以在一定程度减少农业面源污染物排放量。基于研究结论,本文从进一步规范畜禽养殖流程、提高财政支农水平、科学规划种植业结构布局、加强对于农业生产者观念塑造和行为引导等方面提出减少四川省农业面源污染排放量的优化措施,以便促进四川省农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巩固四川省粮食安全的重要战略地位。
其他文献
我们不能因为绝对速度等于牵连速度和相对速度之和就想当然地认为绝对加速度等于牵连加速度和相对加速度之和,转动参考系中的加速度变换到绝对参考系时,还应考虑科里奥利加速度.科里奥利加速度是物理竞赛教学的难点,本文对学生所犯错误进行分析讨论以突破这个学习难点.
<正>自2015年开始,我校对STEAM创新课程建设进行了探索,摸索出以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创新人才为目标的“三位一体”STEAM创新课程体系。该课程体系将必修课程、校本课程与社团课程结合,通过STEAM的教育方式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过程中,尝试用多学科融合学习的模式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在自由、轻松的环境中充分地想、巧妙地玩、主动地探索、快乐
期刊
<正> 早期植物营养的研究工作大部分是化学家进行的。近年来土壤肥料工作者主要从土壤的供肥性能、作物的需肥规律和肥料的性质三者的相互关系来研究作物营养和施肥技术,以指导作物施肥。土壤是植物生长的介质,是作物营养元素的主要给源。水稻一生中吸收的养分约百分之七十来自土壤,不足之数则由肥
期刊
<正> 自然界是由非生物因素(如气候、岩石、水、土、光、热)与生物因素(动物、植物、微生物)组成的,彼此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构成一个有机的生态体系,科学上称之为“生态系统”。系统内其组成成分的相互作用是链锁性的,真所谓牵一发,动全身,影响整个生态体系的结构与功能,物质与能量转换的状态与速率;同时也影响着人们对生态系统的改造与调控。从整体而言,地球上的生物圈就是一个巨大而又精密的生态系统。它由无
期刊
随着我国“碳达峰、碳中和”战略推进,火电机组更多地参与深度调峰运行。深度调峰工况下,以传统试验测试方式获得的机组一次调频模型不能反映真实的一次调频动态,存在较大偏差。针对此问题,提出了一种面向深度调峰运行火电机组的一次调频建模与参数辨识方法。首先,根据机组一次调频机理,推导了一次调频模型参数随机组主蒸汽压力变化的非线性关系,进而设计了适用于深度调峰工况的新型变参数一次调频模型。进一步论证了新模型中
近年来软件无线电(SDR)技术快速发展,使低成本、便携型的无线信号检测成为可能。本文以最近新面市的开源LimeSDR模块和Pothos开发平台为基础,搭建了实验平台,验证了LimeSDR模块用于无线信号频谱监测和信号解析的应用实例。实验表明,LimeSDR具有很强的应用潜力,有望在无线信号低成本测量中发挥多的作用。
火力发电厂随着使用年限增长,设备技改的增加,原有协调控制系统已不满足电厂经济与安全指标,协调控制系统优化势在必行,电厂协调优化的目的是通过各个子系统的模拟量系统优化,从而找寻最安全经济的控制方案,提高机组的稳定性及经济性。
以河北省某矿山的白云石粉、CO2、氯化铵为原料,采用二次碳化法制备大立方体碳酸钙,主要考察碳化温度、通碳速率、通碳量、陈化温度、陈化时间对方解石碳酸钙形貌的影响,并探究了碳酸钙的成型及生长过程和规律。结果表明:在40℃时通碳、通碳速率50mL/min,通碳200s停止第一次通碳,升温陈化90min,继续第二次通碳并陈化40min的条件下,可以制备得到大立方体方解石碳酸钙,纯度可达98%以上,白度可
插入损耗是在测量中是一个重要的参量。本文在TRL校准原理的基础上,提出一种通过测量Thru-line和L-line的S参数,并能准确测量传输线的插入损耗测量方法。本文对该方法进行了分析和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