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⑴探索缩宫素在常规剖宫产手术中用法,用量的最佳模式,以降低剖宫产产后出血的发生。⑵研究孕足月大鼠产后出血致失血性休克及容量复苏对肝脏的影响及缩宫素的作用方法:⑴根据术中缩宫素(oxytocin,OT)的不同用法将2012年1月至10月于我院剖宫产分娩的产妇305例随机分成三组,A组(98例)为子宫注射组,胎儿取出后向子宫肌内注射OT20U,B组(105例)为静脉滴注组,胎儿取出后将OT20U加入林格氏注射液500ml中快速静滴,C组(102例)为静滴加静注组,胎儿取出后将OT20U加入林格氏注射液500ml静滴同时OT10U由莫非氏管中注入,观察胎盘自然剥离时间,术中、术后出血量,发生产后出血的几率,手术前与手术术后24h血红蛋白下降程度,以及用OT前后患者血压、心率变化、不良反应发生情况。⑵将妊娠足月SD大鼠24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8只,即缩宫素处理组(oxytocin group,OT组,n=8)、缺血再灌注组(Ischemia/reperfusion group,I/R组,n=8)和假休克组(Sham shock group, S组,n=8)。在大鼠一侧股动脉置管放血,经颈静脉行容量复苏,建立大鼠产后出血致失血性休克再灌注损伤模型,休克30min,再灌注6h。OT组分别于股动脉放血前10min、再灌注前10min、再灌时及再灌注后30min、1h、2h各时间点腹腔注射OT1U500g,I/R组则在相同时间点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各组大鼠容量复苏6h后处死,取血液标本用于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a(Tumor necrosis factor-a,TNF-a)、血清谷草转氨酶(Aspartateaminotransferase,AST)、血清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取肝脏组织测组织中总的超氧化物歧化酶(total superoxide dismutase,T-SOD)、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的含量及髓过氧化物酶(Myeloperoxidase,MPO)的活性。结果:⑴同A、B组相比,C组胎盘自然剥离比率最高,且所需时间最短,术中及术后出血最少,术后血红蛋白下降最少(<0.01)。⑵缩宫素不同用法对产妇血压、心率变化影响不大,各组产妇应用缩宫素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比较无差异(P>0.05)。⑶血清TNF-a,AST和ALT的水平:与S组相比I/R组TNF-a水平、血清ALT、AST含量显著升高,OT组明显减轻TNF-a的表达、AST、ALT的水平(P <0.05),但仍高于S组(P<0.05)。⑷肝脏组织MDA水平,SOD活性和MPO活性:与S组相比I/R组肝组织中MDA水平、MPO水平明显提升(P<0.05),SOD活性明显降低(P<0.05);OT组能明显下调MDA含量、MPO活性,且明显增加SOD活性(P<0.05),但与S组比较仍有较大差异(P<0.05)。结论:⑴剖宫产术中胎儿取出后巡回护士即刻使用OT20U静滴,同时OT10U静注,可使胎盘快速剥离,有效减少术中、术后出血量,且同时不增加药物副反应,对产妇血流动力学影响不大,安全有效,临床上值得推广。⑵妊娠大鼠因产后出血致失血性休克及容量复苏后的肝脏组织中存在严重破坏,而OT可以减轻破坏程度,其机理可能与抑制部分炎症介质产生,抑制中性粒细胞迁移、浸润肝组织及清除肝组织中氧自由基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