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主要阐述了高校经济困难学生教育管理创新的现实依据和理论依据,并且以大连理工大学为例,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对策。
首先重点分析了我国高校经济困难学生管理创新现实依据,主要内容包括对高校经济困难学生教育管理实践的历史回顾,如经济困难学生群体的形成,资助体系形成及其历史演变,管理体系与制度模式;高校经济困难学生教育管理的主要问题及其成因,包括认定管理的问题、资源稀缺的问题、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和思想政治教育问题;国外大学经济困难学生管理的经验与启示。
在现实分析的基础上,对高校经济困难学生教育管理创新进行理论构建,具体包括高校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及其需求分析,如经济困难学生群体基本特征、认定的原则、标准和指标设计等;从国家、学校和社会力量三个层面构建高校经济困难学生直接资助理论体系;从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两个方面构建了高校经济困难学生资助辅助理论体系。
通过对大连理工大学案例的研究表明,其经济困难学生教育管理还存在认定不够科学、规范和准确,经济困难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关注不够,经济激励相关支撑措施不足,精神激励载体有待创新等方面的问题和不足。建议从规范认定办法、科学认定经济困难学生;完善经济困难学生管理信息系统,实现科学动态管理;加强教育和监督,提高国家助学贷款的按期还款率;创新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的工作模式;强化社团建设,建立经济困难学生管理民间载体等方面提出了管理的改进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