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是临床常见的一种综合征,具有慢性疼痛、反复发作、迁延不愈等特点,好发于青壮年。患者常伴有不同程度的躯体功能障碍,导致生活劳动能力严重下降与缺失,极易产生异常的患病行为、低水平的自我效能以及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对疾病治疗失去信心,降低治疗依从性,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康复进程。目前,手术已成为治疗LDH的重要手段之一。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疾病诊断技术的完善,LDH手术治疗的效果大为提高,但仍有部分患者术后出现并发症甚至需要再次手术,LDH患者术后恢复已成为不容忽视的临床问题。为此,本研究以LDH患者为研究对象,系统探究LDH患者患病行为、自我效能、术后恢复的水平及其影响因素,并分析三者间的内在联系,为提高患者术后恢复效果、促进康复进程提供可靠的实证依据。目的1.了解LDH患者患病行为、自我效能及术后恢复状况,探究其影响因素。2.明晰LDH患者患病行为、自我效能以及术后恢复三者间的关系,验证自我效能在患者患病行为与术后恢复两者间的中介作用,为提高LDH患者术后恢复水平提供科学依据,为医护人员临床决策提供理论参考。方法1.以西安市两所综合医院和骨病专科医院的LDH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患者一般资料调查表、患病行为问卷(IBQ)、慢性疼痛自我效能感量表(CPSS)、焦虑自评量表(SAS)、视觉疼痛模拟评分表(VAS)为研究工具开展现况调查,分析患者的患病行为、自我效能及其影响因素。应用SPSS 17.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统计方法包括独立样本t检验、方差分析、Pearson相关性分析、多元逐步回归等。以P<0.05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2.在现况调查的基础上,应用日本骨科学会下腰痛评分表(JOA评分表)对LDH患者进行术前、术后第3天及第3个月的评分,了解患者术后恢复水平及其影响因素,分析LDH患者患病行为、自我效能以及术后恢复之间的关系。结果1.LDH患者的患病行为水平及其影响因素LDH患者患病行为整体处于中等水平,平均得分为(20.44±3.396)分。495例患者中,患病行为处于中等与高等水平的患者分别占50.3%、19.2%,其中,在高等水平患病行为的患者中,女性、居住地为农村、文化水平为小学及以下、家庭人均月收入水平≤1000元的LDH患者所占比例最大。在患病行为的3个维度中,负性情绪维度条目均分最高(0.59±0.09),患病角色维度条目均分最低(0.41±0.13)。影响LDH患者患病行为水平的主要因素包括:焦虑症状、年龄、疼痛程度、疼痛时间、同患其他慢性病。2.LDH患者的自我效能水平及其影响因素LDH患者慢性疼痛自我效能得分范围为28~104分,平均得分(66.83±16.35)分,整体处于中等水平。在自我效能的3个维度中,患者疼痛管理维度条目均分最低(3.01±0.79),躯体功能维度条目均分最高(3.05±0.66)。影响LDH患者慢性疼痛自我效能水平的主要因素包括:焦虑症状、疼痛程度、疼痛时间、同患其他慢性病。3.LDH患者的术后恢复水平及其影响因素LDH患者的JOA评分在术前(12.34±3.330)、术后第3天(16.56±1.830)、术后第3个月(23.75±1.428)呈明显上升趋势,术后随访的患者中18例(3.6﹪)出现术后感觉异常、一过性神经功能障碍、神经损伤、感染等并发症。LDH患者术后第3天恢复水平的影响因素包括:同患其他慢性病、患病行为、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术前及术后疼痛程度、术后睡眠质量、自我效能。术后第3个月恢复水平的影响因素包括:同患其他慢性病、自我效能、术后疼痛程度、疼痛持续时间、患病行为。4.LDH患者患病行为、自我效能与术后恢复的关系LDH患者患病行为与其术后第3天、第3个月的恢复呈明显的负相关(r=-0.666,-0.633),自我效能与术后第3天、第3个月的恢复呈明显的正相关(r=0.624,0.671)。自我效能在患病行为与术后第3天、第3个月的恢复之间的中介作用效应分别占总效应的26.8%、59.9%。结论1.LDH患者的患病行为、自我效能整体均处于中等水平。在患病行为中,患者的负性情绪表现最为严重;在自我效能中,患者疼痛管理得分最低,需要进一步提高与改善。2.LDH患者术后短期恢复水平较理想,主要受患病行为、自我效能等因素的影响。3.LDH患者的自我效能、患病行为与其术后第3天、第3个月的恢复效果分别呈正、负相关关系,自我效能在患病行为与术后第3天、第3个月恢复水平之间分别充当部分与全部中介作用,可作为患者术后恢复的保护因素。4.为提高LDH患者术后恢复水平,应积极采取干预措施减少患者异常患病行为、提高其自我效能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