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认为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 BDNF)Val66Met基因多态性可能是精神分裂症的危险因素,但有关BDNF Val66Met基因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相关性的研究结果不一,而且有关该基因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特征的研究较少。本研究选取中国汉族人群精神分裂症患者与正常对照者为研究对象,探讨BDNF Val66Met基因多态性与中国汉族精神分裂症发病是否有关;并探讨该基因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特征及其临床症状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筛选456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和483例正常对照者为研究对象,使用自制一般人口学资料调查表收集研究对象的一般人口学资料,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ositive and Negative Syndrome Scale, PANSS)评估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精神病性症状特点及病情严重程度。于清晨7点收集各研究对象的空腹肘静脉血5ml,置于含有10%的EDTAK2的试管中混匀防止血液凝固,3000r/分,离心10分钟,收集白细胞层,保存于-70℃冰箱待测。应用改良碘化钾的方法提取外周血DNA,采用实时定量PCR Taqman探针法检测研究对象的BDNF Val66Met基因型。比较分裂症组与正常对照组BDNF Val66Met基因型频率及等位基因频率的差异是否有统计意义;比较BDNF Val66Met三种不同基因型(BDNFMeMet/Met、 BDNFVal/Met、BDNFVal/Val)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特征的差异是否有统计意义;建立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症状严重程度影响因素模型,探索BDNF Val66Met是否与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症状严重程度相关。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对资料进行统计描述和统计分析。应用的统计学方法:两独立样本的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LSD两两比较分析、卡方检验、Spearman相关分析及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1.精神分裂症患者BDNFMet/Met基因型的分布频率(33.3%)高于正常对照组(24.0%),两组的基因型分布频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0.548,P=0.005);精神分裂症患者Met等位基因的频率(56%)高于正常对照组(49%),两组等位基因分布频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9.685,P=0.002);2.三种不同BDNFVal66Met基因型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性别、年龄、教育年限、家族史、首次发病年龄、病程及住院次数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3.三种不同BDNF Val66Met基因型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PANSS,总分、阴性症状因子分和焦虑抑郁症状因子分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阳性症状因子分、兴奋敌对症状因子分和认知损害因子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两两比较发现BDNF Met/Met基因型患者的PANSS总分、阴性症状因子分及焦虑抑郁症状因子分均高于BDNF Val/Val基因型患者和BDNF Val/Met基因型患者(P<0.01),即精神分裂症患者中Met纯合者的PANSS总分、阴性症状因子分和焦虑抑郁症状因子分均高于Val携带者;4. BDNF Val66Met基因多态性、性别和病程可解释PANSS总分的8.9%;BDNF Val66Met基因多态性、性别、病程和性格类型可解释PANSS阴性症状因子分的7.2%; BDNF Val66Met基因多态性可解释PANSS焦虑抑郁症状因子分的16.4%。结论1. BDNF Val66Met基因多态性可能参与了中国汉族人群精神分裂症的发病机制,Met等位基因是精神分裂症的易感基因;2. BDNF Val66Met基因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性别、年龄、教育年限、家族史、首次发病年龄、病程及住院次数无相关性;3. BDNF Val66Met基因多态性可能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阴性症状及焦虑抑郁症状相关,BDNFMet/Met基因型患者与BDNFVal/Val和BDNFValMet基因型的患者相比,其阴性症状及焦虑抑郁症状更严重(Met纯合者的阴性症状及焦虑抑郁症状可能比Val携带者更重);4. BDNF Val66Met基因多态性可能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焦虑抑郁症状的严重程度显著相关,BDNF Val66Met基因多态性可作为精神分裂症患者伴发焦虑抑郁症状强有力的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