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小浪底山地人工混交林生态系统水碳交换及环境响应

来源 :北京林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sh1886677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水循环和碳循环是研究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循环的关键,而人工林水碳交换的研究在全球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研究中占有重要的比重,本文采用涡度相关法,对黄河小浪底山地人工林生态系统水和CO2通量的日、季节变化特征及环境响应进行分析,确定人工林生态系统的碳收支状况及林分水分消耗情况及其环境影响因子。了解人工林生态系统水、碳交换及能量传输过程,为人工林的经营管理提供理论支撑。通过研究获得主要结论如下:1.采用能量平衡比率(EBR)法,通过对黄河小浪底山地人工林生态系统能量闭合度进行分析得到研究区人工林生态系统的能量闭合度为76.52%,通过湍流质量比对得到研究地更适合采用平面坐标旋转法进行坐标系旋转。2.对人工林生态系统的CO2通量的日、季节分析,确定人工林生态系统的碳收支状况。黄河小浪底山地人工林生态系统2014-2016年的CO2通量的季节变化和月平均日变化情况均呈现出明显的单峰曲线变化趋势,且有明显的季节变化趋势,2014、2016年人工林NEE变化范围分别为-13.89~14.81和-32.75~9.61gCO2m-2d-1。在主要生长季(5-9月)人工林生态系统的固碳能力较强,全年净碳吸收量为595.82 g·m-2。3.对黄河小浪底地区人工林生态系统的生态系统净生产力和光合有效辐射进行光响应曲线拟合。得到2014年和2016年Pmax的最大值分别为1.04和2.42mg·m-2·s-1,模型模拟的最大α值为0.022 μmol·μmol-1。黄河小浪底山地人工林生态系统的呼吸作用受土壤温度的影响较大。4.2014年的年蒸散总量为578.39mm。2014年和2016年月平均日最大水汽通量分别为 0.617 mm·h-1 和 0.45mm·h-1,最小值分别为 0.0003mm·h-1 和 0.0001mm·h-1。每日日出前后06:00—08:00蒸散量开始呈明显的上升趋势,在逐渐升高至最高点后开始下降,在18:00—20:00处接近0,之后比较平缓。蒸散与温度、净辐射总量、饱和水汽压差、风速皆呈正相关,人工林的蒸散量也随之增大,其中温度与蒸散拟合的关系相关性最高。
其他文献
为了研究膨胀土的动力变形性能,通过试验研究了初始主应力方向角、围压、含水率和干密度等因素对膨胀土应力-应变曲线和动态剪切模量的影响。对试验数据进行拟合分析得出:可以
基于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温缩试验、冻融循环及间接拉伸疲劳试验,系统研究了橡胶粉掺量对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强度特性、力学性能和抗疲劳耐久性的影响,并基于SEM图像分析技术揭示了橡胶粉对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的改善机理。试验结果表明:掺加橡胶粉后水泥稳定碎石的抗温缩性能和抗疲劳开裂性能显著提高,橡胶粉能够有效地分散荷载、消散应变能,基于抗疲劳耐久性推荐适宜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的橡胶粉掺量为4%。
采用甲烷-空气详细反应机理对4种部分超出可燃极限的层流火焰状态开展了直接数值模拟,包括“焰后支持”和“焰前支持”两种布局的分层火焰和两种不同当量比分布的三岔火焰,并
【正】 “如果我读一本书时,全身浸透了凉意,什么火也不能使我温暖,我知道那就是诗。如果我痛感到我的天灵盖似乎被削掉了,我知道那就是诗。”这是19世纪美国女诗人艾米莉&#1
为提升动力舱内冷却风扇空气流动状态,改善系统散热性能,结合某款国产压路机,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冷却风扇进行重新设计,得到改进后的动力舱模型。并对其进行数值仿真,分析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