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简称“一带一路”,并把它作为我国这一时期主要的对外开放政策。“一带一路”建设充分依托中国和有关国家现有的双多边机制,在现有的区域合作平台基础上,积极发展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或地区的伙伴关系。中国国内目前处于一个三期叠加的特殊时期,基础设施日渐完善,但产能过剩、利用率不高,投资增长空间受限,同为拉动经济三驾马车之一的消费无法快速打开局面,对外贸易也未完全摆脱金融危机带来的阴霾,包括出口贸易在内的中国经济急需转型来应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而对外投资贸易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点内容。截止2017年,我国累计对外直接投资超过了700亿美元,与相关国家货物贸易超过5亿美元。在相关国家中建设75个境外经贸合作区,累计投资270多亿美元。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贸易总额实现较快增长。2018年,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全年承保金额达到6122.3亿美元,同比增长16.7%;2018年,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出口和投资承保金额达1506亿美元,并向“一带一路”沿线出险项目支付赔款6.3亿美元。但是,企业往往面临各种外贸风险,从而对其经营构成严重威胁。出口信用保险是承保在出口业务的过程中,出口商因为进口国的政治风险或进口商的商业风险遭受损失的一种信用保险,是一个国家财政为促进出口贸易、保障出口企业安全的政策性、非盈利性的保险业务。出口信用保险的功能首先是当企业在出口贸易中发生损失时给予经济补偿,保障企业出口贸易的收汇安全,避免坏账,维护出口企业的权益,也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银行的稳定运行。第二,在出口信用保险的保护下,可以保证出口商采取更加灵活的结算方式开拓新市场,扩大业务量。第三,出口信用保险可以帮助企业获得出口信用融资。资金短缺和融资困难是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最后,出口信用保险可以帮助企业提高信用评级和信用管理。据统计,在出口信用保险的保护下实现的贸易占全球贸易总额的13%-16%,有的国家甚至超过30%。中国的出口信用保险是在上世纪80年代发展起来的。1989年,国家指示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办理以短期业务为主的出口信用保险业务。1994年,政策性银行成立,中国进出口银行也有权办理出口信用保险业务。出口信用保险业务开始由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和中国进出口银行联合经营。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国务院批准建立一个特殊的国家信用保险机构即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以下简称中国信保)。2017年,中国信保的出口信用保险拉动我国出口金额超6000亿美元,占同期出口总额的26.7%,对GDP的贡献率为4.91%。对“一带一路”建设支持作用突出,对企业面向沿线国家的出口和投资的承保金额达1298.52亿美元。近年来,中国的出口信用保险发展迅速,为推动出口贸易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由于中国幅员辽阔,各经济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各不相同。这些差异的综合效应也对各经济区的对外贸易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因此有必要探讨我国出口信用保险对出口贸易的作用以及出口信用保险的区域差异对出口贸易的影响。为了更直观地展现出口信用保险对出口贸易的作用以及研究我国出口信用保险地区发展的不平衡性对出口贸易造成的影响,本文运用2003—2016年中国23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对出口信用保险以及出口信用保险发展区域不平衡对出口贸易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显示,我国出口信用保险对出口贸易的发展具有积极作用,而出口信用保险地区发展的不平衡则对出口贸易有消极作用。因此,制定差异化的出口信用保险政策以及完善出口信用保险功能对我国“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为了继续深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合作,保护外商投资企业的人身和财产安全,中国应大力发展出口信用保险。本文针对目前出口信用保险存在的问题,对我国出口信用保险的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本文的主要内容为:第一部分是绪论。本章首先介绍了国内外的研究背景、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重点介绍了本文的研究目的。本文的目的是研究出口信用保险是否能够帮助扩大我国出口贸易规模以及保障出口企业安全,出口信用保险的区域发展差异是否会阻碍出口贸易的发展。目前,我国出口信用保险市场发展到了什么程度,有哪些不足和需要改进,然后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建议。研究方法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数据分析与比较分析等。本文通过对比分析比较了中国的出口信用保险与国际上具有代表性的出口信用保险,并找出了参考点。第一章主要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和意义,对国内外的文献研究进行了简单的梳理与评论,阐述了本文的主要研究方法框架,研究思路,创新点和不足之处。第二章对出口信用保险进行了一个系统的介绍,包括它的定义、分类、运营模式、功能等等,阐述了我国出口信用保险的发展历程、分类以及现状,并且介绍了国际上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国家或地区出口信用保险的相关情况并将中国出口信用保险的情况与国际上信用保险市场发达国家的出口信用保险进行对比分析从而提供借鉴经验。在“一带一路”政策实施的背景下,出口信用保险对促进出口可能发挥相当大的积极作用。然后在分析我国信用保险发展现状和与代表性国家进行对比的基础之上,发现现阶段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存在的问题。这一部分主要是对出口信用保险进行系统性的了解,并发现其存在的问题。第三章阐述我国出口信用保险地区发展的不平衡性。通过第二章我们了解到中国出口信用保险目前地区发展存在严重的不平衡性,第三章细分至省级以及东中西区域,通过数据对比进一步研究地区出口信用保险发展的不平衡,并思考这一不平衡发展的原因所在,再对出口信用保险地区发展不平衡对出口贸易的影响机理进行了分析。第四章是出口信用保险地区发展不平衡对出口贸易的实证研究。首先通过数据的收集与查找、确定变量、设定模型,就我国的出口信用保险是否对出口贸易具有积极影响进行研究,在得到肯定的答案,确认接下来的研究具有意义的前提下,加入出口信用保险地区发展失衡的变量并考察其对出口贸易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这样可以直观的看出是有积极还是消极影响、影响多少。如果具有消极影响,考虑这种消极影响带来的后果、原因以及如何消除这一影响。第五章,对如何发展中国出口信用保险以及平衡出口信用保险地区发展提出对策建议。根据上一部分的实证分析结果,出口信用保险对出口贸易确实存在促进作用,因此我们应该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这一促进作用。而且地区发展的不平衡性会阻碍出口贸易的持续健康发展,因此需要缩小地区发展的差异。结合上文对我国出口信用保险市场状况的分析、国内外的经验对比、实证研究,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认为应该健全法律法规建设、促进产品创新、加大出口信用保险的推广力度、完善保险产业链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