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温微波合成CdTe量子点及其检测重金属离子(Hg2+,Ag+)的应用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min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量子点(quantum dots),又称半导体纳米晶体,由于量子尺寸效应和介电限域效应使它们具有独特的光致发光性能。与传统的有机荧光染料相比,量子点具有量子产率高,光化学稳定性高,不易光解等优良的光学特性。有关IIB-VIA族半导体量子点的合成和应用一直以来都是研究的热点。其中,CdTe是一种很重要的IIB-VIA族半导体量子点。目前,合成量子点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有机相合成,这种方法得到的量子点由于外层包有一层有机分子而不能直接应用于生物体系。另一种是水相合成。所生成的量子点具有很好的水溶性、稳定性和生物相容性。由于量子点的发光受量子点表面态的影响,因而量子点的表面与给定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以引起发射光谱的变化。在此基础上,建立了量子点光学传感器。目前,离子对量子点荧光的影响引起了广泛注意,特别是建立检测对人类健康及环境有严重危害的重金属离子传感器显得尤为重要。本论文在水相条件下,合成了水溶性的CdTe量子点。在此基础上,发展了以水溶性CdTe量子点作为离子探针检测重金属离子的应用。论文主要内容归纳如下:1.发展了一种条件温和的水相法来制备高量子产率的水溶性CdTe量子点。在微波水热还原条件下,以Na2TeO3作为碲源,利用一步法直接合成MPA包覆的CdTe量子点。使用这种方法,可在几分钟到几十分钟内快速合成出发射波长从绿光到红光的一系列CdTe量子点。合成的CdTe具有很高的量子产率(40-60%)。采用透射电镜图(TEM)、高分辨透射电镜图(HRTEM)、X-射线衍射图(XRD)、紫外吸收以及荧光光谱对该量子点进行表征。测试结果显示,所合成的量子点粒径均一、尺寸分布窄。高量子产率的量子点的稳定性比较好,保存63天,几乎没有光学性质的变化。讨论了反应温度、时间,反应体系的pH值和反应物的摩尔比对CdTe纳米粒子光谱性质的影响。同时,发展了一种利用MPA包覆的水溶性CdTe量子点作为荧光探针检测无机Hg2+的荧光分析法。在8.0×10-9mol/L-2.0×10-6mol/L浓度范围内,CdTe量子点的荧光猝灭程度与Hg2+离子浓度存在很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2.7×10-9mol/L,这种方法具有较高的灵敏性和选择性。2.本文选择无毒且具有生物相容性的明胶作为修饰剂,利用微波辐射法制备了CdTe量子点,对其进行了X-射线衍射(XRD)、红外光谱(IR)、吸收光谱(UV-vis)和荧光光谱(PL)的表征。并将其作为银离子的传感器。利用其有效官能团与银离子作用,进行荧光光谱测定,建立了简单快速测定银离子的方法。这种方法具有较高的灵敏性和选择性。通过荧光光谱,吸收光谱初步探讨了Ag+猝灭量子点的机理,有望提供一种新型的金属离子传感器。
其他文献
本论文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继续探索了具有良好CO低温氧化性能的催化剂。在前面的工作中已经发现,用胶体沉积法合成出来的Pt/Fe2O3催化剂在常温下具有较好的CO催化活性和抗水
作为造成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温室气体及储量丰富、廉价易得的可再生性碳资源的CO2,其催化转化合成有用的有机化合物的研究受到极大的关注。CO2可作为亲电试剂与碳亲核试剂进
由于稀土元素特殊的电子构型及多种多样的电子能级,因此含稀土的配合物表现出许多独特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稀土配合物具有发射光谱呈线性,激发和发射波长理想,荧光寿命长,
TiO2因其优异的光催化活性、良好的化学稳定性和热稳定性以及安全无毒等特点,一直以来都是光催化领域研究的热点。然而单一TiO2存在着光响应范围窄、量子产率低等不足,严重限
β-Zn4Sb3是最具应用前景的中温热电材料之一。但近年的研究表明,三原子填隙模型所选择的结构参数及p-Zn4Sb3化合物低热导率的机理解释还有待商榷。已有的In掺杂研究都集中在
随着我国环境问题的日益严峻,SO2排放问题引起了广泛的关注。烟气脱硫是目前世界范围内控制SO2污染最有效的方法,其中活性炭吸附法具有最广泛的应用前景。但是工业活性炭在吸
催化燃烧技术是一种能耗低、效率高的有机废气(VOCs)治理手段,由于具有设备简单,不易形成NOx二次污染等优点,是当前VOCs处理技术中备受关注的领域。VOCs催化燃烧技术的核心是催
当前全球正面临着环境恶化和能源短缺的严峻挑战。我国既是当今世界经济增长最快的大国,也是当今世界环境污染最为严重的大国之一。我国既是能源短缺国,又是能源消耗大国。解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人们需要处理的数据量也越来越大,对信息处理的速度也有着越来越高的要求。体全息存储相对于一维和二维存储由于具有巨大的存储密度、高冗余度、存储
本文针对集团公司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中最常遇到的集团公司国内外派员工管理这一棘手问题展开研究,提出了集团公司外派员工管理的三种模式,即全员外派模式、高层管理者及业务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