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n量子点的制备与MnSi薄膜的磁性研究

来源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uan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的工作主要分成四个部分:(1)Mn纳米团簇在Si(111)-7×7再构表面上的可控生长;(2)MnSi超薄膜中维度降低诱导的金属-绝缘体转变;(3)MnSi薄膜中应力诱导的TC增强;(4)Fe、Co纳米线的制备与磁性研究。   (1)Si(111)-7×7再构表面原子形成两类不同的三角形半单胞,即有层错的半单胞和没有层错的半单胞,利用Si(111)-7×7再构表面边界的量子受限效应可制备尺寸分布均匀的磁性量子点。通过自组装的方法,在Si(111)-7×7再构表面上生长得到了尺寸分布均匀的有序的Mn量子点。这种量子点对自旋电子器件有大的应用前景。从量子点的体积计算可以估计量子点大约含有6,7个原子。理论计算表明,这种含有少量Mn原子的量子点是铁磁性的。所以,这种分布均匀的Mn量子点对高密度信息储存有很大的意义。利用原位扫描隧道显微镜深入研究了磁性金属/半导体界面结构和原子排布与生长工艺的关系,并利用动力学Monte Carlo模拟,系统研究了沉积速率和衬底温度对择优占位的影响。实验发现在低速流,热力学因素对生长起主要作用,通过精确控制生长条件,几乎所有均匀的Mn量子点择优占据有层错半单胞而形成三角对称的排列。随着沉积速率的增加,越来越多的Mn量子点占据没有层错半单胞而逐渐形成蜂窝状结构。通过控制生长速率和基片温度,我们可以在原子尺度下实现尺寸分布均匀Mn量子点的可控生长。   (2)自旋电子学目前最迫切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是如何提高自旋从磁性金属到半导体的注入效率。由于磁性金属与半导体存在非常大的晶格失配和电阻率失配,导致自旋在界面处发生强烈的反射和散射,从而很难有效地注入到半导体中。磁性半导体由于有可能成为一种自旋注入源而得到广泛的研究。国内外绝大多数的研究都是通过在半导体中掺杂少量铁磁性的金属粒子来获得稀磁半导体。   局域化标度理论认为在二维系统在零磁场下不存在金属态。所有载流子在绝对零度时局域在无限大的二维电子体系中,电阻率在零度时为无穷大。随着温度的增加,电阻率随温度对数或指数减小。因此可以预期金属薄膜随厚度的变化会发生金属-绝缘体或半导体的转变。   为解决金属与半导体工艺结合和自旋注入等关键物理问题,笔者采用分子束外延技术,成功地在半导体Si衬底上外延生长出大面积具有原子尺度平整的超薄膜MnSi化合物。由于MnSi(111)原子间距离与Si原子间距离非常相近,可解决自旋注入遇到的晶格失配问题。另外,通过控制磁性金属或合金超薄膜的厚度使铁磁性金属转变为磁性半导体,解决自旋注入所遇到的电阻率失配问题。发现MnSi超薄膜不但具有大的磁电阻效应。更为引人注意的是,笔者还发现随着MnSi超薄膜厚度的减小,其导电性能逐渐由铁磁性金属转变为铁磁性半导体,磁性和Hall测量表明在6个原子单层以下的MnSi超薄膜同时具有铁磁性和半导体特性。   (3)物质原子间距离影响着物质的物理、化学性质。通过改变材料原子间距离的方法可以改变材料性质。笔者首先在Si(111)-7×7再构表面上制备出了MnSi薄膜。由于Si原子最近邻距离大于MnSi最近邻距离,因此在MnSi/Si界面处形成张应力,使得MnSi超薄膜中Mn-Mn距离增大。利用同步辐射X射线掠入射衍射实验笔者精确的测量出了薄膜中晶格的变化。发现MnSi薄膜在垂直于薄膜表面方向上,晶格收缩;平行于表面方向上,晶格变大。薄膜居里温度通过电和磁测量定出。实验表明,MnSi薄膜中的晶格比快体材料的晶格大,在高覆盖度时,其居里温度为50K,远高于体材料的居里温度(29K)。   (4)利用单晶衬底沿一定角度斜切可以获得高密度的平行的原子台阶,由于沉积在衬底上的原子在台阶处的能量低,容易在台阶处成核,可以沿着原子台阶形成一维纳米线或纳米链。为避免Fe与衬底Si发生剧烈反应,笔者先在4度斜切的Si(111)表面上制备了原子量级上平整的铅台阶。然后利用台阶诱导,成功制备出Fe和、Co磁性纳米线。原位表面磁光克尔效应测量表明,Fe纳米线具有台阶诱导的形状各向异性,易磁化轴在沿纳米线方向。
其他文献
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影响了细胞中的很多过程.这些过程包括蛋白质的翻译,修饰,细胞循环的控制,信号的传导等。理解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在当今生物学中是一个关键性的课题,同时
纳米限制磁电阻材料由于其丰富的物理内涵和巨大的应用背景,成为了自旋电子学的最新的研究热点之一。本文利用磁控溅射的方式制备薄膜,利用多种先进的微加工手段加工制备了几种
在本论文中,主要采用水热方法合成了CuO纳米棒和α-Fe2O3纳米棒,通过XRD、SEM和TEM对其晶体结构和形貌进行了表征,研究了它们的气体敏感和光电响应特性,并研究了片状ZnO阵列的场
本文讨论了视界的热力学理论及其在宇宙学以及推广的引力理论中的应用,其主要目的是为了阐明爱因斯坦引力理论中的视界结构和建立热力学第一定律与视界附近的爱因斯坦方程之间
本论文分两部分。   第一部分,综合运用透射电子显微学和相关技术分别研究了II-VI族半导体纳米材料的结构、性质和生长机制。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对一种特殊形貌的ZnO
染料敏化太阳电池(DSCs)是一种光电化学电池,自从1991年瑞士科学家Gratzel教授报道了第一个高效的DSCs后,这种太阳电池就因为它较高的性价比而得到了世界各国研究机构的普遍关
近几年兴起的自旋电子学同时利用了电子的电荷和自旋作为载体处理信息而具有许多比传统半导体更优越的性能,目前已经找到一些自旋电子学材料但由于各种原因还难以实用化,因此需
石墨烯是一种新型的二维纳米材料,具有超高的载流子迁移率和优异的导电性和导热性。此外石墨烯还具有透过率高、柔性好和比表面积大等优势,因此石墨烯在电子器件、传感器、催化
自旋电子学由于其丰富的物理内涵和广泛的应用前景受到学术界和工业界的高度重视,已成为近年来凝聚态物理研究的热点领域。本文利用电子束曝光技术、金属沉积和溶脱(Lift-off)
金属氧化物薄膜和金属团簇/金属氧化物薄膜体系在半导体光电材料、催化反应、气体传感器、金属防腐、磁性存储材料等方面有广泛和重要的应用价值,因此对金属氧化物薄膜和金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