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碱性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 转化生长因子β1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TGFβ1)、微血管密度 (microvascular density,MVD)在乳腺癌中的综合表达及临床意义,为乳 腺癌的预后判断提供科学依据,以指导临床治疗。 方法:以40例人乳腺癌组织为恶性肿瘤标本模型,20例人乳腺纤维腺 瘤为良性肿瘤标本模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二步法染色观察bFGF及TGF β1在乳腺癌中的表达,抗F—ⅧRAG染色观察肿瘤内的微血管密度。MVD 记数参照 Weindner34和 Maedal35报道的方法,先在低倍镜(×100)下全面 观察切片以确定肿瘤内血管密度最高处,多位于肿瘤边缘。再在高倍镜(× 200)下,以与周围肿瘤细胞和结缔组织成分明显区别的任何一个棕色染色 的内皮细胞或细胞丛作为一个血管,记录5个视野内的微血管数,取其平均 数作为该病例的MVD值。bFGF和TGFβ1免疫组化阳性染色为乳腺癌细胞 内棕黄色颗粒,每张切片于着色明显处计数10个高倍视野,计算阳性细胞 率,阳性细胞数大于5%为阳性。 结果:(1)40例乳腺癌标本组织中bFGF、TGFβ1 平均阳性细胞率分 别为 65%(26例)和 57.50(23例),20例乳腺纤维腺瘤标本中 bFGF、 TGFβ1平均阳性细胞率分别为 30%(6例)和 35%(7例),乳腺癌标本中阳性病 例明显高于乳腺纤维瘤组织(P<0.05)。(2)40例乳腺癌标本组织中26例 bFGF表达阳性者平均MVD值为51.1±14.7,14例阴性表达者平均MVD值 为34.1±9.9,两者之间显著差异(P<0.01);23例TGFβ1表达阳性者平均 2为 53.5 ± 11.5,17例阴性表达者平均MVD值为 32.5±10.1,两者之间亦存在显著差异(P<0.01)。(3)40例乳腺癌标本病检发现淋巴结转移23例,23例淋巴结转移病例中TGFβ1阳性病例为15例(65.22%),17例淋巴结未转移病例TGFβ1阳性病例为10例(5 8.82%),其阳性率在有无淋巴结转移病例中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 结论: 1.bFGF与TGFβ1在良性乳腺肿瘤中表达较低,而在乳腺癌中表达较高。提示bFGF与TGFβ1在乳腺癌发病发展过程中起促进作用。 2.乳腺癌组中bFGF与TGFβ1阳性组平均MVD值明显高于bFGF与TGFβ1阴性组(P<0.01),提示bFGFβ1对肿瘤微血管的生成起一定作用。 3.乳腺癌组织中bFGF与TGFβ1阳性表达和MVD明显增高,可作为判断乳腺癌预后的指标之一,具有一定的临床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