桉树内生细菌种群变化与抗青枯病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 : 8次 | 上传用户:jyjs12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桉树青枯病是由桉树青枯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侵染引起的一类毁灭性的植物土传病害,至今还没有一种安全有效的药剂能够防治它。本试验通过对桉树固有内生细菌的检测,探索内生细菌在桉树体内的分布规律和种群多样性,并利用抗生素去除桉树固有内生细菌,检测桉树内生细菌种群变化与抗青枯病的关系,为桉树青枯病的生物防治奠定基础,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桉树固有内生细菌的检测本试验采用培养、光学显微镜观察、电子显微镜观察和PCR检测的方法,对尾叶桉(Eucalyptus urophylla)种子无菌萌发的实生苗中的内生细菌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桉苗的研磨液在不同固体和液体培养基上培养2周,均未检测到可培养的内生细菌;但是在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下观察,能看到很多的细菌,多为短杆状,大小2-3×0.5-0.8μm;应用细菌16S rDNA通用引物扩增尾叶桉实生苗的总DNA,经电泳检测到明亮而清晰的大小为190 kb的DNA条带。试验从多个角度验证了尾叶桉实生苗内存在不可培养的固有内生细菌,并且这些内生细菌来源于种子内部。2桉树固有内生细菌的分布规律和多样性分析应用16S rDNA-PCR-DGGE技术和平板培养的方法系统地揭示了尾叶桉(Eucalyptus urophylla)组培苗中内生细菌的种群多样性。采用冰冻切片法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桉树不同器官中内生细菌的形态多为球状和短杆状,在桉树的根、茎、叶、根尖、茎尖中均有内生细菌的分布。应用血球计数板对桉苗不同器官中的内生细菌进行数量测定,内生细菌数量在桉树不同器官中的分布规律为:根部﹥茎部﹥叶片。通过方差分析,根部内生细菌数量显著多于叶片。DGGE电泳图谱显示,桉苗的叶中固有内生细菌种类最多,茎中内生细菌种类最少。在各器官中分布的内生细菌种类既有共同种类的优势内生细菌,也存在不同种类的优势内生细菌。克隆测序结果表明,尾叶桉中固有内生细菌的优势种为不可培养细菌(Uncultured bacterium clone)。3抗生素引起的桉树固有内生细菌种群变化与抗青枯病的关系以同源同代的尾叶桉组培苗为材料,观察比较几种抗生素及其不同浓度的作用效果,确定获得去除桉树固有内生细菌较为合适的抗生素种类及最佳使用浓度,并检测了经抗生素处理后,桉苗固有内生细菌的变化情况和对青枯病抗性的关系。结果表明:浓度为150 mg/L的氨苄青霉素和60 mg/L的氯霉素对桉苗内生细菌的去除有较好的效果,并且对桉苗生长无抑制作用。经含抗生素的培养基培养后,桉苗中固有内生细菌的数量有所减少,但经不含抗生素的培养基培养一段时间其数量又有所恢复。经氨苄青霉素和氯霉素处理的尾叶桉苗,其青枯病的发病时间与对照相比延后1-2 d。尤其经氨苄青霉素处理后,桉苗的发病率与对照相比有显著性降低。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尼龙绳联合高频电凝电切术或金属钛夹联合高频电切术在切除结肠粗蒂息肉中安全性与疗效。[方法]收集经过结肠镜检查发现大肠粗蒂息肉(直径≥1.0cm)患者78例,分为尼
初中生正处于学生观念形成的观念时期,初中班主任担负的不仅仅是传授学生知识,同时,也要对学生的日常行为和思想进行管理,使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本文阐述了山丹县双孢菇产业发展的基本情况以及采取的主要措施,分析了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发展对策。
<正>竹节参是中国传统中药材之一。本工作通过0.5 M NaOH/0.01 M NaBH4水溶液从天然竹节参中萃取得到多糖RPS3,它为高支化且相对纯净的α-(1→4)-D-葡聚糖,但不具有生物活性
螺蛳(Bellamy a purificata)属于软体动物门(Mollusca)、腹足纲(Gastropoda)、前鳃亚纲(Prosobranchia)、田螺科(Vivipariidae),是一种体外裹着一层锥形或纺锤形硬壳的软体动
辅导员是高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作为高等学校一支比较特殊的队伍,他们是维护学校稳定和促使
随着汽车工业和模具CAD技术的飞速发展,高质量、高效率地完成汽车零部件的模具设计已经越来越成为汽车生产行业的最重要课题之一。车轮作为汽车最主要的零部件,其成型过程对
要保证校本课程的有效开发,必须建立和完善其运行机制,这些运行机制主要包括:教师激励机制、教师培养和培训机制、建立校本课程管理岗位职责、评价机制、协作机制、经费支持
本试验以断奶后的金华和长白仔猪为试验对象,进行了饲养试验、屠宰试验,从肌肉发育相关激素和基因表达的发育等方面揭示两品种猪生产性能、肉品质、肌肉发育变化的种间差异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