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工作报告中提出:“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接班人,加强大学生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让大学生们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自觉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从而将主要内容化为自己的内在意识,是高校每一位教师应尽的职责与使命。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培养合格建设者的价值标尺与精神引导。所以,加强大学生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是高校当前和今后时期的主要任务。荣辱观是中华传统伦理学中最基本的道德范畴,当代大学生面临着很多道德困惑,在荣辱观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分析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研究和探讨其教育方法和途径,对促进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确处理义与利、公与私、个人与社会、奉献与索取等关系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在全球化进程中,大学生在荣辱观方面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高等学校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摇篮,是知识创新的重要阵地,理应在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方面走在社会前列。社会主义荣辱观长效机制建设是荣辱观教育取得实效性的保证。本文阐述了大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长效机制研究的意义,界定了相关概念,对不同时期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理论及实践进行了梳理。通过分析大学生荣辱观教育机制建设的现状、问题及原因,提出了建设大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长效机制的原则和措施。针对高等学校和大学生的特点,丰富内容,创新思路,改进方法,努力建设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长效机制,以培养和造就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四有”人才。本文由五部分组成:一是本文的选题背景、研究意义及相关定义的界定;二是对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理论及实践的梳理;三是对大学生荣辱观教育机制建设的现状、问题及原因分析;四是对建设大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长效机制的原则和方法进行研究;五是文章的结论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