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涤纶是合成纤维中应用最广、产量最大的一个品种,但其织物易起球影响了它的服用性能。工业上采用低粘度切片法生产的聚酯纤维虽能达到抗起球的要求,但可纺性差。本课题通过在低粘度切片中加入由固相聚合法制备的改性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季戊四醇(PET-PENTA)共聚酯切片,提高了低粘度切片的熔体粘度,改善了纺丝性能。该研究将季戊四醇与PET([η]=0.64)进行熔融共混,利用固相聚合法合成了具有支化结构的PET-PENTA共聚酯,并对固相聚合过程和聚合过程中特性粘度的变化进行了表征,利用热台偏光显微镜以及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对PET-PENTA共聚酯的结构及结晶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用固相聚合方法制备支化共聚酯时,可以通过控制反应时间来避免交联。固相聚合反应时,共混切片中季戊四醇含量低于0.5mol%,特性粘度随着反应时间的增加逐渐上升,而季戊四醇含量高于0.8mol%时特性粘度先下降后上升,且随着季戊四醇含量增加,PET大分子形成支化结构的趋势变大,特性粘度增长速度加快:由特性粘度变化确定了PENTA最佳的添加比例为0.6mol%。支化结构形成后,晶粒的形态和生长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不再形成球晶,而只能形成微小碎晶;聚合得到的共聚酯结晶速率较纯PET降低。本研究还对PET-PENTA共聚酯和低粘度PET聚酯切片进行了共混纺丝试验,利用DSC和扫描电镜研究了共混切片的两相相容性,探讨了PET-PENTA共聚酯的添加量对低粘度PET聚酯可纺性的影响,得出如下结论:PET-PENTA共聚酯与低粘度PET切片没有分相现象,两相相容性较好;当PET-PENTA切片含量达到20%以上时,纺丝成型顺利,纺速800M/min的纺丝速度下可以满卷;纺丝温度比常规纯PET低5~10度;由此可以证明PET-PENTA共聚酯的添加提高了低粘度切片的纺丝性能。本研究还对共混纤维的力学性能、抗挠曲性能,以及热稳定性和染色性等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和常规PET纤维比较,共混纤维的断裂强度、断裂伸长率、断裂比功以及抗挠曲性能降低较明显,初始模量有所提高,达到了抗起球纤维的性能要求;共混纤维的吸湿性,上染率提高,热收缩率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