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WTO谈判长期受阻,经济一体化需求日益旺盛的背景下,世界各国正积极地推动各种区域经济合作。为了顺应经济全球化、合作区域化的发展,中国也积极发展自由贸易区合作伙伴。智利是世界“矿业大国”,中国对外开放和经济合作的战略目标就是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个资源”进行资源的合理配置,为国家经济建设服务,中国—智利自由贸易区充分体现了中国对外经济战略目标。此外,中智自贸区的建立对于中国进一步发展拉美经贸关系有着深刻意义。目前,《中国—智利自由贸易协定》、《中智自贸协定关于服务贸易的补充协定》和《中智自贸区直接投资协定》已经全部签订完毕,中智自由贸易区全方位施行。中智自贸区为双边经贸合作带来“加速度”,2012年6月,中国和智利正式宣布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中智自由贸易协定是一个高质量的、高水平的双边贸易协定,协定的实施已经带来显著的成效。自中智FTA实施8年来,双边贸易额已经翻了两番。双边降税计划将于2015年全部完成,中国与智利在资源与市场的互补性为贸易扩大提供广阔的空间。这样的互补性也给双边带来经济福利的增长,然而福利效应究竟有多少,还需要更多的量化分析。本文首先介绍了中智自由贸易协定的主要内容和特点;其次,介绍中智贸易现状与特征,分析得出中智贸易结构有结合度高、互补性强和竞争性弱的特点,且中智双边贸易以产业间贸易为主。这样的贸易结构在降税过程中将扩大双边贸易规模,对福利效应产生影响:然后,对中智自由贸易区福利效应进行实证研究,运用1999-2012年间14个国家的面板数据进行回归,测算中国智利自由贸易区进行贸易创造效应和贸易转移效应,实证结果表明中智自由贸易区对中国具有正向的贸易创造和贸易转移效应,且贸易创造效应大于贸易转移效应,即自贸区给中国带来净福利。另外,笔者用时间序列回归检验自贸区对经济的增长效应,实证结果显示自贸区对中国的经济增长具有正向促进作用;最后,提出中智自贸区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从中智自贸区的发展、福利效应的提高、中国发展对外贸易体系三个方面提出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