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罗莎·卢森堡,早在100年前,就被敌人杀害,但是,她的精神仍值得我们学习。在德国社会民主党史上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她作为杰出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和革命家,一生为社会主义事业谋福利。她的一生,反对修正主义、资本主义和帝国主义世界大战,并始终和广大人民群众站在一边,英勇斗争、不畏强暴,以自己的理论探索与革命活动践行了心目中的坚定信仰与崇高理想。然而,由于时代背景和政治立场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有关她的思想研究及其评价,一直就存在着争议。有污蔑她为“嗜血的罗莎”的,有赞美她为“高飞的鹰”的,有斥责她“犯有许多极严重的政治错误和理论错误”的马克思主义背叛者的,也有褒扬她和列宁一样,是在第二国际时期真正的“反教条、反正统和开放型”的马克思主义捍卫者与发展者的。本文借助国内外的相关文献,在回溯罗莎·卢森堡短暂的一生与理论创制的基础上,通过卢森堡的重要文本解读,如《社会改良还是革命?》《资本积累论》等,尤其是理清楚她与伯恩斯坦之间有关资本主义危机问题以及和列宁之间在社会主义民主建设问题上的理论分歧,最终梳理出卢森堡有关资本积累的机制与规律、帝国主义的本质、无产阶级的解放道路、“群众史观”等诸多问题上的思想主张,以凸显其对历史唯物主义的继承与发展的关系。与此同时,卢森堡对有关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群众与领袖的关系,以及资本主义积累与帝国主义霸权等问题的探索,对于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的自身建设,认清全球化时代的帝国主义本质,迎接当前西方社会各种形式的资本霸权、国家霸权的挑战,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全文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就卢森堡研究的背景和国内外研究的现状进行梳理,同时对笔者研究的理路架构、方法原则和主要特色做出说明。第二部分(第一章)主要介绍罗莎·卢森堡的生平经历、主要著作和所处时代的社会背景与理论背景,通过简要的生平回溯以及她留下的相关文本的说明,重温卢森堡革命实践和理论创制的社会背景与思想生态;第三部分(第二、三章)是本文的主体。通过卢森堡对资本积累的机制与规律、无产阶级的解放道路和“群众史观”三个问题进行探索,从而进一步阐述她与伯恩斯坦和列宁在相关问题上的理论交锋,凸现其对历史唯物主义的继承与发展的重要观念:第四部分(第四章)主要论述卢森堡思想的影响以及对其思想的评述,通过梳理其与西方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革命、当代资本主义批判理论的影响,既充分肯定其理论贡献,也客观指出其不足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