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MV-Logistic模型对上市中小企业信用风险度量的效果研究

来源 :西南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ckychu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据着极为重要的比重,在缓解就业压力、引领创新方面也是重要的驱动力之一。而另一方面,中小企业又由于规模较小、经营不成熟等因素,在我国市场竞争中相对于大型企业处于绝对的劣势地位。商业银行的贷款是中小企业最为主要的融资方式,然而由于中小企业本身存在着资产质量较差、规模较小、抗风险能力差等特点,商业银行与企业之间往往又存在着信息不对称问题,银行往往不能对中小企业的信用风险进行合理有效的度量,这样就导致了“惜贷”现象的产生,使得中小企业的发展日渐堪忧。因此,要解决中小企业长期以来的融资难题,促进中小企业更好更快发展,关键是要找出一种能够准确评估其信用风险的度量方法。本文从研究背景和意义出发,回顾大量文献,首先对中小企业及信用风险做出了概念上的界定,然后针对中小企业的信用风险现状、特点以及成因进行分析,并在对比了各类信用风险度量模型后,选择了KMV模型和对Logistic模型进行组合,构建KMV-Logistic模型对我国中小企业的信用风险进行度量。本文选取了从2015年至2019年三年间共42家被ST或*ST的上市中小企业作为高信用风险企业样本,并根据行业、资产规模选出了126家未被ST的上市中小企业作为低信用风险组样本。以KMV模型分别计算了各企业的违约距离,以挑选出的财务或非财务指标共21种在提取主成分后建立了Logistic模型,又将违约距离和这些主成分一同作为自变量进行回归,建立了KMV-Logistic模型,并将两种模型的拟合优度与判别精度进行对比。根据对模型的分析,本文得出以下三点结论:(1)将KMV模型与Logistic模型进行组合是较为合理的;(2)本文所建立的KMV-Logistic模型在对于样本数据的拟合优度和判别精度上都好于传统的Logistic模型,在对于模型进行检验时这一点也得到了印证;(3)模型中各自变量的系数能够较好的反映出自变量与信用风险大小的关系,符合经济意义。因此,本文根据以上三点得出最终结论,以KMV-Logistic模型度量上市中小企业的信用风险是切实可行的,且混合模型的判别准确度优于传统的Logistic模型,可以更有效地对上市中小企业的信用风险进行评估。最后本文就信用风险的度量问题分别向中小企业、商业银行和政府部门提出政策建议。
其他文献
改革开放以来,民营企业取得了较为快速的发展,同时也有力地推动我国经济高速度高质量的增长。但是近年来,民营企业面临着融资困难等发展瓶颈,为了提升自身的资源获取能力,倾向于通过与政府建立联系,在股权制度层面则体现为国有股权的引入。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和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深化,国有股权更加广泛地存在于民营控股企业的股权结构当中。在经济转型期的背景下,国有股权一方面作为法律、金融、产权保护等制度的替代机制
现有关于投资者关系影响因素的研究中,大多从公司特征、公司治理、股权结构这几个角度展开研究,忽视了投资者关系决策的主体——CEO的异质性。根据高层梯队理论,CEO的海外背景会影响其认知基础和价值观,进而影响他们对公司战略的决策。烙印理论进一步指明,由于国家与国家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制度文化差异,CEO到海外学习或工作的时期是一段“敏感时期”,CEO会经历被“烙印”的过程,形成与海外环境相适应的认知特征和
“十三五”规划及十九大报告中先后指出,要大力发展我国债券市场,增加直接融资在我国的资本结构中的比重,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多元化发展。随着新《证券法》的正式施行,公司债券全面推行注册制,进一步加速我国债券市场的发展。在公开债券市场上,债券投资者会在投资前做各种评估,以确保发行人能够按期足额地还本付息。信用评级机构作为独立的第三方服务机构,依据发债主体现期的经营情况和对企业未来成长情况的预期,对其信用风险
近年来,随着媒体的多元化发展,媒体报道在公司治理领域的作用愈加明显。同时,伴随着读者大众的多元化,媒体对上市公司的报道受到越来越多投资者及监管者的关注。仅2019年全年,平均每家中国A股上市公司被媒体报道约224次。由于上市公司具有披露及时披露信息的义务,一旦公司未及时进行信息披露,极有可能会受到大量媒体的关注与报道,从而给上市公司带来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在这样的背景下,媒体的事前监督对于上市公司
房地产行业的良好稳定运行,既是国家解决民生问题,实现“让老百姓住有所居”这一民生发展目标的重要方面,也是促进国家经济发展持续增长的中流砥柱。自2016年9月30日颁布以“四限”为主要内容的新政策以来,国家不断加大对于房地产行业去库存、稳价格等方面的整治力度,一系列举措在促进行业健康稳定发展的同时,也使房地产企业的发展前景与利润空间较以往而言有所收紧。在这样的政策背景下,如何定位自身、防范财务风险,
大股东公司治理是学术研究的热点问题,其中干预机制是大股东公司治理的传统理论。直到2009年,有外国学者提出了退出威胁机制。这一新的治理渠道引起了许多学者的关注,但是国内关于大股东退出威胁的研究还不多。此外,随着我国基金业的发展,基金在公司治理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已有的文献通常从基金持股与公司绩效之间的关系入手进行研究,但是部分文献并没有对基金参与公司治理的渠道进行深入挖掘,从退出威胁这一角度
为了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减少碳排放,降低全球能源对石油的依赖,实现汽车动力系统转型,发展新能源汽车成为了当今汽车行业发展的大势所趋。在国内实行节能减排,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政策背景下,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格外引人注目,行业的发展前景可谓是一片大好。但是,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大多数企业仍然处于起步初创的发展阶段,巨额的研发投入需要大量资金的支持,融资难已经成为了制约他们进一步发展的一大瓶颈,所以
伴随着全球经济社会的发展,世界格局的转变,市场制度的规范和完善,我国的资本市场也在全球经济环境的推动下日益发展,愈渐成熟。而机构投资者也在此期间迅速发展,规模逐渐壮大,成为资本市场的中坚力量,实现了股东从“用脚投票”到“用手投票”,主动创造价值的转变。机构投资者越来越主动积极地参与到公司治理的各方各面,通过自身的规模优势和专业优势,一定程度地缓解了信息不对称问题,降低了代理成本,在公司治理过程中发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将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列居于三大攻坚战之首。其中,重大风险中非常重要的就是系统性金融风险。而银行业作为金融行业最核心的板块之一,在我国金融业中一直处于主导地位,若其发生系统性风险事件,将传染至整个金融行业,进而对国民经济造成重大影响。因此,对银行业的监管是重中之重。要想对银行业实行有效的监管,就需要对银行的系统性风险进行深入准确地了解。因此本文以研究银行系统性风险为出发点,从银行
本文研究了上市公司董事会多样性对于公司绩效和管理者薪酬的影响。主要动机在于考察董事会成员特征是否影响了董事会的治理实践,从而影响了公司最终绩效和管理者薪酬激励。在公司治理中,科学地设计管理者薪酬,使得薪酬与绩效挂钩,有利于调动管理者的经营积极性,缓解委托代理问题。董事会在管理者薪酬制定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董事会成员在性别、年龄、教育、专业背景、任职经历等方面的差异,即董事会多样性,会影响董事会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