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亲性氟硅接枝共聚物的溶液胶束化行为

来源 :浙江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cc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两亲性共聚物通过溶液自组装,可形成多种大分子聚集态,在催化、光电、纳米反应器、以及生物医药等方向均有广泛的应用。截至到目前为止,对于两亲性嵌段共聚物的自组装行为,目前已有较为成熟的认识。而对于两亲性接枝共聚物,尤其是含有机氟硅的接枝共聚物,其溶液性质及胶束化行为的研究还很不完善,尚待做更深层次的工作,以便于为其应用提供科学指导。本文将从不同组成结构的两亲性氟硅接枝共聚物的溶液性质与自组装结构入手,进行该类共聚物的溶液胶束化行为研究。主要成果如下:一、结合阴离子开环聚合(ROP)与硅氢加成反应的方法,合成得到一系列不同分子组成、结构的两亲性氟硅接枝共聚物本文首先通过氟硅单体的阴离子开环聚合,合成了窄分子量分布、封端效率高的乙烯基封端的聚[甲基(3,3,3-三氟丙基)硅氧烷](V-PMTFPS);然后运用硅氢加成反应,合成得到一系列不同含氟链段、不同聚醚链段的两亲性氟硅接枝共聚物。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分析结果表明,硅氢加成反应转化率可达99%以上。二、获得了一系列两亲性氟硅接枝共聚物的溶液性质,揭示了共聚物临界胶束浓度(CMC)的变化规律(1)动态光散射(DLS)测试结果表明,对于水/四氢呋喃(THF)混合溶剂体系,在溶剂体积比为6:4(H2O/THF, V/V)时两亲性氟硅接枝共聚物可形成稳定的胶束。(2)研究表明,随着疏水链段的增长,对应的接枝共聚物的CMC值表现出增加的趋势;而随着接枝上的亲水链段的增长,相应的CMC变小;与PDMS-g-(FS,(PEO/PO)3)系列相比,无氟共聚物PDMS-g-(BA,(PEO/PO)3)的CMC要小一些。(3)在THF与水的混合溶剂中,随着水含量的增加,相应的CMC逐渐变小。若溶剂中水/四氢呋喃体积比均定为6:4,随着溶液中共溶剂极性的增大(例如溶剂极性由小至大:THF <乙醇<甲醇<H2O),对应的CMC值表现出增加的趋势。三、初步获得了一系列两亲性氟硅接枝共聚物溶液胶束化的演变规律,并获得其溶液胶束化结构(1)透射电镜(TEM)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极性的增加,两亲性氟硅接枝共聚物胶束形貌从球状变为棒状,再变为囊泡。(2)随着两亲性氟硅接枝共聚物浓度的增加,聚合物从初级聚集态不断发生二次聚集,三次聚集,多次聚集;其形态大体上有如下趋势:球状,层状,棒状(也可称为珍珠链状),囊泡,复合囊泡,大复合球状结构。(3)随着陈化时间的增长,两亲性氟硅接枝共聚物胶束化体系逐渐趋于稳定,趋向于表面能最低化,所形成胶束形貌为该体系下的稳定结构。(4)两亲性接枝共聚物结构不同,往往会表现出不同的胶束化行为,对于其他聚合物的胶束化规律,一定程度上只可参考,不能完全照搬。
其他文献
通过研究座椅的尺寸参数变化对体压分布的影响,为日常办公座椅坐姿舒适性设计提供有力的参考依据.针对6个实验对象,采用XSensor X3 PRO V6.0压力分布测试系统,测试不同坐高情
在遵循"经典方剂-临床疗效-机理探讨"的原则,研究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发现该病辨证多属阴虚热盛或气阴两虚,与温热病病机多有相同之处,热象是两者共同的病理特征,故将温病学的
掺水输送广泛应用于大庆油田的集油工艺,此工艺的关键环节是掺水量的调控。本文就目前大庆油田应用的几类定量掺水工艺技术进行优化探讨,应用新工艺能够有效克服上述传统两种
目的了解综合干预措施预防妇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L E D V T)的效果。方法将本院收治的妇科手术患者2629例为观察对象,采取综合干预措施前9个月收治的1292例为对照组,干
<正>这里所说的"直教",是相对于"喻教"而言的。喻教主要通过比喻、类比、象征、说故事暗示等形式;直教就不一样了,没有那么多弯弯绕,而是直指本心,直奔主题,直截了当地说教。
目的观察西医常规抗菌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服自拟妇炎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该院收治的193例慢性盆腔炎患者用随机数字生成软件分为两组,对照组110例,治疗组83例。对照组在月经
目的:确立地龙ISSR-PCR最佳反应体系。方法:通过单因素设计试验对影响ISSR-PCR的不稳定性因素进行处理与优化,其中包括模板DNA浓度的优化,ISSR引物的筛选以及其最佳退火温度
科技创新平台作为科技创新活动的物质基础条件,作为企业创新环境的关键组成要素,支撑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但当前许多科技创新平台存在支持产业发展的能力不足、集成能力较低
随着生物学的迅猛发展,生物工程由于其高效、无二次污染等优点,在环境保护中得到广泛应用。通过综述生物工程在减少污染物排放、环境监测、废水处理、固体废弃物处理、大气污
目的:探讨通络保肾复方对肾小球系膜细胞(GMCs)增殖及肾小球系膜细胞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的影响。方法:将5%含药血清培养基加入体外培养的肾小球系膜细胞,分别于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