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山西女子学校教育作为近代社会的新事物,兴起于清朝末年,而成熟于民国前期。1912——1937年这一历史阶段是承前启后的重要时期,是山西女子学校教育由幼稚走向完善的时期。通过对民国前期山西女子学校教育发展轨迹、地域分布、学校学生数量、学制课程、师资经费等方面的考察,可以管窥当时山西女子学校教育的发展全貌和历史地位,分析它对山西教育、社会风气和妇女运动等方面的影响。全文共分为四个部分进行论述。第一部分对民国成立之前山西女子学校教育的兴起与初步发展做一追溯性考察,从教会女学的传入、女学思潮的兴起和女学合法地位的确立等几个方面对近代山西女学出现的背景和原因进行阐述。第二部分包括三章(二、三、四章),各章之间既独立成篇,又互有联系,整体构成了民国前期山西女子学校教育的发展全景。第二章主要以民国前期山西女子学前教育和女子小学教育两个阶段考察山西女子初等教育的发展情况;第三章主要以山西女子中学教育、山西女子师范教育和山西女子职业教育为研究对象探讨民国前期山西女子中等教育的发展情况;第四章主要以山西大学和山西其他高等院校为研究主体分析民国前期山西女子高等教育的实现历程与招生情况。此外,在各章节的最后都设有个案研究,从个性中反映共性,共性中突出个性,以实现对民国前期山西各阶段女子学校教育具体情况的深入考察。第三部分从妇女解放运动的发展、社会风气的转变和民族民主运动的开展三个角度探讨民国前期山西女子学校教育产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女子学校教育的发展促进了天足运动的发展和女性的经济独立,冲击了传统的女性观,推动了妇女服饰的变化,激发了妇女投身民主革命和参与民族救亡运动的热情等几个方面。最后结语部分从纵向和横向归纳了民国前期山西女子学校教育的阶段特征和分布状况,对民国前期山西女子学校教育进行了总体评价,肯定了当时山西女子学校教育所取得的成绩和产生的积极意义,也指出了它所存在的问题和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