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不典型胸痛是临床常见症状之一,部分原因来自于冠状动脉病变。对具有心血管危险因素的该类患者进行冠状动脉病变的CT血管造影筛查对于诊断及治疗至关重要。然而,冠状动脉CTA(coronory CT angiography, CCTA)辐射剂量偏高限制了在人群中的广泛应用。降低冠状动脉CTA辐射剂量的主要方式包括:调节管电流调节、降低管电压、缩短扫描长度,缩小FOV、采用前瞻性门控扫描及大螺距快速扫描等。前置门控扫描是其中较为常用的低剂量技术,较回顾门控扫描剂量降低约63-83%,尽管如此,其辐射剂量为2.1-6.2 mSv,仍远大于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2-3mSv。近一步降低放射剂量将有赖于新的重建算法,即迭代重建(Iterative Reconstruction,IR)。早期IR应用的文献显示,应用不同类型的IR可以使冠状动脉CTA剂量降低40-76%。然而,应用迭代重建的低剂量256层CT前置门控冠状动脉CTA的诊断价值鲜见报道。因而,本次试验我们探讨低剂量前置门控冠脉CTA结合迭代重建的图像质量,并以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ngiogram,CAG)为金标准,探讨其对不典型胸痛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诊断价值。
方法:
回顾分析132名不典型胸痛患者(男:83例,女:49例,平均年龄54±8.3岁,体重指数26.4±2.4),进行前置门控低剂量256层螺旋CT血管造影(256层iCT,Philips)检查。120 kVp,105 mAs(管电流较常规降低50%)。原始数据采用迭代算法(iDOSE4)重建,迭代等级设置为IL4,卷积核:XCB。由两位有经验的放射科医师采用盲法对上述病例的横断面及CPR图像进行主观图像质量的(对比度,血管边缘锐利度、主观噪声、可接受度)4分法评估。计算二者主观评分的一致性及主观评分的均值,及冠脉节段显示的合格率。132名患者中,55名进行了选择性冠脉造影,以造影结果为金标准以管腔直径狭窄≥50%为阳性,计算应用迭代重建技术的低剂量冠状动脉CTA诊断冠脉狭窄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
结果:
两位观察者的主观评分达到了很好的一致性,(对比度、血管边缘锐利度、主观噪声、可接受度的kappa值分别为0.66,0.72,0.82,0.84)。应用迭代重建的半剂量冠脉CTA具有很好的图像质量,其对比度、血管边缘锐利度、噪声、可接受度的评分分别为3.97±0.17、3.86±0.35、3.89±0.32、3.83±0.38。可以诊断的节段占总节段的98.8%(1865/1887)。
CTDI、DLP、ED分别为8.19±0.18 mGy,100.06±7.67 mGy×cm,1.40±0.11 mSv。55位接受冠脉造影病人,低剂量结合迭代重建技术的图像表现出较高的准确性,其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度分别为93.75%、97.03%、97.04%(基于狭窄段),96%,93.3%,和94.5%(基于病人)。
结论:
应用iDose4迭代重建技术的低剂量冠脉CTA扫描,能在辐射剂量减少50%的条件下提供高质量的冠脉图像,并能准确检出不典型胸痛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