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马克思对费尔巴哈“感性直观”的批判

来源 :江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ntianyou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准确地阐发马克思对费尔巴哈感性直观的批判是把握马克思存在论革命的关键。费尔巴哈率先发动了对一般哲学—形而上学的批判,在此基础上,马克思的唯物史观实现了对全部形而上学的彻底颠覆和终结。因此,关于马克思对费尔巴哈感性直观批判的当代解读就成为了非常重要和恰当的主题。费尔巴哈在哲学—神学的批判中,揭示出从思维内部出发,所认识到的只是事物的思维形式,而不是现实的感性对象。于是,费尔巴哈诉诸于感性直观,试图重新回到原先被概念立场所遮蔽的前逻辑、前反思、前概念的人的感性世界中,以此与整个形而上学所建立的超感性世界相抗衡,这无疑给哲学发展带来了充满希望的新转向。马克思在某种程度上依循着费尔巴哈感性直观的理论路向,但也意识到感性直观给费尔巴哈哲学带来的种种矛盾,当费尔巴哈想要抓住现实的人和自然,但是最终还是沦落为完全抽象的东西。这就意味着,费尔巴哈的感性直观始终处于形而上学的边缘地位,并不断地向抽象化的方向延伸。那么如何才能使得感性摆脱形而上学的俘虏,实现自身彻底地“解放”?马克思在黑格尔辩证法的“活动原则”中,发现了辩证法积极的一面。于是,马克思正是对两者批判性地改造与重铸中形成了“实践”原则,这就让“感性”就把握住了“历史性”,使得原先在感性直观中死气沉沉的感性“活”起来。因此,本文是通过分析马克思对费尔巴哈感性直观的批判,彻底地击穿意识的内在性和抽象性,让“社会现实”和“事情本身”真实地呈现出来。而这一切都依托于对马克思“实践”的生存境域的领会——实践活动规定和构建出现实世界,实践活动历史性展开就是世界的改变。正是因为费尔巴哈不能理解实践的原则,才导致他只能直观到当下的社会事实,并在历史领域内又重新复归到抽象的思辨哲学中。而马克思的唯物史观实现了将历史理解为“一种处在不断的历史发展中的物质”,这才彻底瓦解消散了意识形态幻觉的迷雾,真正开启了对“现实生活过程”的通达。
其他文献
近几十年来,批评性话语分析(CDA)已经成为社会科学中一个非常成熟的领域。它强调分析语言、权力和意识形态之间的关系。通过分析,揭示文本的语言特征。自2018年以来,世界两大
目的:观察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屏障通透性的损伤及普通肝素(UFH)的保护作用,探讨UFH对HMGB1介导的血管内皮钙黏蛋白(VE-cadherin)表达下调的保
在认罪认罚案件中,维护被追诉人的权利主要是通过维护认罪认罚被追诉人的知情权、律师辩护权、自愿供述权、人身权等方式,从而保证其认罪认罚的自愿性与真实性。在司法实务中
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歌剧团倾力制作的现代民族歌剧《野火春风斗古城》自2005年首演以来,深受广大观众青睐。该剧对同名原著小说加以精心提炼,以现代意识演绎红色经典,
目的:观察慢性间歇性缺氧状态下,大鼠舌下神经核中3种硫化氢合成酶(CBS,CSE,3MST)表达量的变化。方法:将12只8周龄的健康雄性Sprague Dawley(SD)大鼠,体质量180~200g,按照实
清末民初处于社会变革时期,灾荒、战乱等原因加速了农村的衰落,下层民众纷纷离村,踏上逃亡的道路。这种移民现象一直持续到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时间跨度囊括了20世纪前中期。
第一部分川芎嗪对基因修饰神经干细胞的保护作用目的:构建SD乳鼠神经干细胞体外基因修饰模型,探讨TMP对神经干细胞基因修饰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为TMP作为组织工程神经保
性别歧视一直是语言学界里的一个热门话题,在过去的数十年里,这一话题在国内外引发了大量的讨论和研究。许许多多杰出的语言学家都曾经从认知语言学,社会语言学,语义学,语用
本论文旨在研究本校东干族留学生在初级汉语口语课堂焦虑方面的现象,并通过对这种情况的分析,找出导致留学生产生焦虑感的原因,对今后针对初级东干留学生的汉语口语教学提供
随着经济市场的不稳定性和人类疾病发生率的提升,人们规避风险的意识越来越强,保险公司也在近年来得到大力发展,选择一家合适的保险公司购买保险已经成了人们经常谈论的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