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初步探讨儿童虐待的相关因素及对心理行为的影响,为制定有效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①CTQ-SF中文版信效度分析:使用CTQ-SF中文版对随机抽取的2019名青少年进行团体测试,检验其信效度;②采用CTQ-SF中文版、SES、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MHT对1337名青少年及其家长进行调查,对数据进行单因素、多因素和相关分析。结果:1. CTQ-SF中文版信效度检验①信度:整个量表的Cronbachα系数和分半信度系数均大于0.70,除躯体忽视外,其他分量表的Cronbachα系数和分半信度系数均大于0.6。条目间平均相关系数:整个量表的为0.20,各分量表在0.11-0.37之间。②效度:内容效度:分量表与总量表的相关系数在0.54-0.80之间,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构效度:各分量表与总量表的相关系数均超过分量表之间的相关系数,分量表之间的相关系数0.18-0.50之间,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构想效度:探索性因子分析获得4个因子,累计方差贡献率为66.12%,每个指标的共性方差都大于0.4,4个因子涵盖全部条目。2.儿童虐待的相关因素①单因素分析的结果显示:性别、生源、是否患慢性病、学习态度及成绩、是否认为父母的期望过高,父母文化程度、健康状况、是否饮酒及赌博、有无童年受虐史、是否经历不良事件、夫妻关系、婚姻类型和家庭经济状况、家中子女数不同的青少年CTQ-SF总分存在显著差异(P<0.05)。②广义线性回归分析的结果表明:男性、厌恶学习、成绩差、本人患慢性病、认为父母期望过高、父母的关系较差、父母有童年受虐史、父母曾经历不良事件的青少年CTQ-SF总分较高。3.儿童虐待对其心理行为的影响①单因素分析的结果显示:除过敏倾向外,受虐高危组青少年MHT得分异常的比例显著高于低危组,而SES得分则低于受虐低危组(P<0.05)。受虐高危组吸烟、饮酒、打架、长时间玩电子游戏、离家出走、自杀意念的发生率较高(P<0.01)。②相关分析的结果显示:简单相关分析:CTQ-SF中文版分量表分与MHT得分呈正相关,与SES得分呈负相关;典型相关分析:情感虐待的得分与冲动倾向呈正相关,与自尊水平成负相关。情感忽视和情感虐待与孤独倾向呈正相关,与过敏倾向呈负相关结论:CTQ-SF中文版是一种较好的儿童期虐待测评工具,但躯体忽视分量表需根据中国文化进一步修订。儿童虐待与上述个体及家庭因素密切相关,有厌恶学习、成绩差、本人患慢性病、认为父母期望过高、父母的关系较差、父母有童年受虐史、父母曾经历不良事件这些特征的男性青少年遭受虐待的危险性较高。受虐危险性高的青少年自尊水平低,焦虑程度高,健康危险行为的发生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