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论文主要评述了章太炎的基本逻辑思想、梁启超的基本逻辑思想并比较两者之同异。首先对中国近代逻辑研究的背景做简要陈述。第二次逻辑东渐后,西方逻辑思想逐渐介绍到中国。中国一些学者纷纷学习西方先进的逻辑思想,当时盛行一种观点,方法救国。而逻辑学就是那个方法,它可以改变思维从而增加知识,增强国力。印度因明早在唐朝年间就已经传入中国,后来渐渐没落,直至(清)杨文会居士从日本引入了可靠的经文,因明研究逐渐复兴。同时,研究《墨经》的最大障碍经文晦涩难解也消失了,孙诒让结合前人的研究,写成《墨子间诂》,极大地方便了人们对《墨经》的研究。由此,章太炎和梁启超接受到三家思想的冲击,形成这一时期独特的研究视角。其次,文章评述了章太炎的基本逻辑思想。章太炎的逻辑思想主要集中在他曾在《国粹学报》上发表的一篇文章《原名》中,后来被收录到《国故论衡》书中。章太炎的逻辑思想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名,名的概念溯源、名的形成、名的发展变化;辩说,辩说的依据和格式;归纳问题及解决方案。澄清名,即概念,才能在辩说的时候避免歧义,章太炎还发现归纳的结论不具有普适性,在推理的时候需要看清楚再使用。再次,论文理清了梁启超的基本逻辑思想,梁启超的逻辑思想主要集中在论理学的界说及用语,论理的方式和论理的法则三个方面。其中梁启超认为最重要的部分是论理的法则,即,或、假、效、辟、侔、援、推。其中,推是归纳法,梁启超非常注重归纳方法,他从《墨经》中总结了三条归纳法,分别与穆勒五法中的三法对应。梁启超也将三家的逻辑进行了比较,重点在于推理格式。最后,章太炎与梁启超逻辑思想的比较。章太炎与梁启超生活在同一年代,都是活跃的革命家,两个人的国学功底都非常深厚,因此将他们的逻辑思想放在一起比较是非常有意义的。章太炎与梁启超的逻辑思想的相同之处在于:两者对“辩”的含义看法一致,都认为辩即辩论、求胜,以说服对方为目标。两者对中国逻辑都是以《墨经》为文本来研究的,两者都对印度因明、西方逻辑和中国墨家进行了比较研究。两者都对归纳法予以了肯定。不同点在于章太炎着重讨论名,梁启超着重讨论论理的法则;章太炎偏好因明,梁启超偏好西方逻辑,对此,我进行详细的分析,指出章太炎看重因明的原因所在;章太炎侧重归纳辩护,梁启超侧重归纳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