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托马斯·品钦,作为美国二十世纪最负盛名的后现代主义作家之一,擅长将性格怪异、行为反常的人物形象贯穿于天马行空的长篇作品之中,从而涵盖丰富多样的创作题材、文体风格和主题思想。品钦曲折的人生经历和良好的教育背景使他成为“文学界的数学家”,他总能将高雅文化与通俗文化融会贯通,而倡导通俗文化正是巴赫金理论的典型特征之一。
俄罗斯批评家巴赫金通过对中世纪古老仪式的仔细研究,总结出了以“狂欢”为核心的理论思想,这一思想代表的是平民的智慧,对立于一切形式的权威。因此,品钦以释放人类天性、争取形式自由为特征的小说作品,毫无疑问地迎合了巴赫金对于文学的要求:狂欢化的小说才是真正的小说。
尽管品钦在创作《V.》《万有引力之虹》等主题丰富广泛、情节扑朔迷离的作品之后,已经成为赫赫有名的长篇小说作家,但在其创作生涯早期,也出版过一些短篇小说,探讨了高科技信息化社会里的破碎感和疏离感,以及人类在看似混乱的宇宙中努力寻找秩序的一系列问题。这些短篇小说都收录在了《笨鸟》一书中,它们各个独立成文,从另一个侧面向读者完整地展现出品钦的文学世界,然而评论家却很少关注这些作品,相关研究少之又少,基于巴赫金理论的学术研究更是一片空白。
本文旨在借助巴赫金理论深入探究《笨鸟》收录的五篇短篇小说:从回顾品钦内心深处的狂欢化精神及其作品中展露出的巴赫金理论色彩入手,揭示《笨鸟》和狂欢化之间的内在联系;以狂欢化理论解读《低地》《小雨》《熵》等故事中的狂欢地狱、狂欢化死亡场景、和狂欢仪式;同时观照巴赫金复调理论,指出其作为狂欢化概念和文学创作之间的重要媒介,为作者及其笔下人物提供自由对话之有利环境的积极意义。论文作者力图通过对《秘密整合》《玫瑰之下》两篇故事中复调元素的细致梳理,归纳出品钦塑造复调世界中多维人物形象的创作意图,从而揭示品钦对“出离自我”这一概念的深邃洞见。
本文得出以下结论:品钦《笨鸟》一书的艺术性通过巴赫金理论的解读而得到了升华。巴赫金理论的精髓源自通俗文化,论文将这种通俗文化引申为笑文化,从而向读者表明,巴赫金理论的魅力在于一种深刻而普遍的笑,而这种笑正包含了最完整的世界观。